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 > 专业文库 > 3号文库 > 正文

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十九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该方案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周密、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文学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十九篇,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20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篇1

  20_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经验和认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我市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农业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

  (一)培育农业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精致农业,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基础,做好资源整合,进一步调整完善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脱贫村产业结构,聚焦种业、果茶、瓜菜、花卉苗木、水产品等特色产业,积极谋划一批精致农业产业项目,打造十大优势农业产业链,对位于26个革命老区街(乡、镇)申报项目的实施单位予以优先支持。(责任处室:乡村产业处、科教与种业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处)

  (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优先支持老区街(乡、镇)、脱贫村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优先给予追溯补贴,指导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农产品检测准出和带合格证、追溯码上市销售。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有机肥替换化肥、耕地质量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畜禽废物资源化利用等行动,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牵头处室:质量安全监管处,责任单位:防控中心、农技中心)

  (三)积极打造农业品牌

  深入挖掘老区街(乡、镇)、脱贫村、经济薄弱村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力争培育认证“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以上,落实认证补贴,优先支持“二品一标”农产品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全国农交会等大型展会。广泛开展宣传推介,积极争创知名品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力争20_年打造1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创建10个特色农产品“伴手礼”。(责任处室:市场信息处、质量安全监管处)

  二、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充分利用武汉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贷款贴息等政策,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900亿元。(责任处室:乡村产业处)

  (五)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研究制定新一轮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指导、策划、包装特色活动,重点办好各种赏花游及农事会节活动,实现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人数43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35亿元。构建长效机制,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责任处室:乡村产业处)

  (六)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提档升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力争20_年新建或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35个。加快农村现代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延伸,引导支持名特优、“二品一标”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举办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2场,以专业涉农节事活动为平台,扩大全市农产品销售半径。(责任处室:市场合作处)

  三、做好农业产业发展科技服务

  (七)持续开展农业人才培训

  利用“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集中开展系列科技咨询、政策宣传、生产技术指导。通过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网络信息平台远程指导等方式,对产业经营主体进行产业经营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生产技能,对有参训意愿的农民确保实现全覆盖。(牵头处室:科教与种业处,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水产中心、农机中心、防控中心、农教中心)

  (八)强化农技指导服务

      建立完善产业技术指导体系,坚持就近原则,依托驻村帮扶工作队、村后备干部、农村实用人才等健全产业技术指导体系。(牵头处室:科教与种业处,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水产中心、农机中心、防控中心、农教中心)

  (九)加大农机化推广应用

  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农民购买农机优先补贴,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1个百分点。探索“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弱劳力农户开展代耕、代种、代收等农机作业的模式,建设1-2家区域性社会化服务中心。(牵头处室:农机农垦处,责任单位:农机中心)

  四、巩固利益联结长效机制

  (十)做好产业政策倾斜引导

  将扶持政策措施与利益联结机制挂钩,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财政补助等方式支持经营状况良好、带动产业发展或农民增收作用显著的新型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土地入股、资产入股等形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降低农户参与经营的成本和风险。(责任处室:合作经济处、乡村产业处)

  (十一)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做强

  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_年力争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5个以上。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力培育“六有”合作社和“六有”家庭农场,力争每个脱贫村稳定发展1个专业合作社,针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培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带动能力。(责任处室:乡村产业处、合作经济处)

  五、强化产业发展支撑要素

  (十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不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培养一批“一懂两爱三过硬”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创业创新合伙人”“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建立农业类高校大学生校地合作交流机制,探索以定向培养、专场招聘等形式推动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牵头处室:科教与种业处,责任单位:农教中心)

  (十三)探索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持续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指导蔡甸区完成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_年年底前总结验收。加强组织领导,对脱贫村乡村治理试点加强督导,督促各项试点措施落地见效。努力在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责任处室:合作经济处、市经管局)

  (十四)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推动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启动200个以上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示范村项目,指导各区谋划打造30条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带,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20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篇2

  20_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由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好《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_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二、抓好产业、就业、资产收益扶贫,增加收入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_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三、落实各类保障性政策,减少支出

  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四、提升扶志扶智实效,增强稳定脱贫后劲

  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五、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稳定脱贫支撑条件

  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_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5.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

  16.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六、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效防范返贫风险

  17.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对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攻坚工作大核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解决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缺项漏项和不达标问题,确保攻坚期末脱贫户全面达标不降档,各类问题整改彻底并取得实效。

  18.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19.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县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_年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

  21.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帮扶工作力量,提升单位包村、干部联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水平。在持续做好国企合力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两联一包”、军地帮扶、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驻村联户帮扶等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整顿一个、提升一个。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集中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扩大村级“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每年至少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动性。强化帮扶力量,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培训,增强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能力。

  七、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全面保障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镇街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做到县级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村,镇街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全覆盖”。各镇街、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增幅不低于上年20%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夯实资金整合主体责任,在“按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尽整”。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保障扶贫投入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相匹配。继续坚持建立X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不变,落实“X”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管理,防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使用风险,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八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季度督查与平时暗访相结合,印发督查通报,下发问题督办单,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街(社管中心)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讲好X减贫故事。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20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篇3

  20_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由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好《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_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二、抓好产业、就业、资产收益扶贫,增加收入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_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三、落实各类保障性政策,减少支出

  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四、提升扶志扶智实效,增强稳定脱贫后劲

  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五、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稳定脱贫支撑条件

  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_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5.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

  16.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六、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效防范返贫风险

  17.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对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攻坚工作大核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解决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缺项漏项和不达标问题,确保攻坚期末脱贫户全面达标不降档,各类问题整改彻底并取得实效。

  18.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19.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县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_年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

  21.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帮扶工作力量,提升单位包村、干部联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水平。在持续做好国企合力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两联一包”、军地帮扶、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驻村联户帮扶等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整顿一个、提升一个。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集中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扩大村级“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每年至少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动性。强化帮扶力量,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培训,增强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能力。

  七、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全面保障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镇街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做到县级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村,镇街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全覆盖”。各镇街、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增幅不低于上年20%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夯实资金整合主体责任,在“按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尽整”。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保障扶贫投入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相匹配。继续坚持建立X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不变,落实“X”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管理,防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使用风险,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八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季度督查与平时暗访相结合,印发督查通报,下发问题督办单,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街(社管中心)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讲好X减贫故事。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20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篇4

  20_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及总书记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我乡精准脱贫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巩固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实现由“打赢”向“打好”转变。围绕县委“一个统领、三五支撑”总思路,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_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要求和我乡“工业新区、品质乡村、魅力”发展定位,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县委“一个统领、三五支撑”总思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点聚焦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工作,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升发展水平,确保贫困群众同全乡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扶贫政策不变,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已脱贫的贫困户在攻坚期内继续享受扶贫政策,加大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薄弱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完善的村投入力度,实施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发展条件。

  坚持驻村帮扶不变,全面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继续保持扶贫队伍力量不减,坚持单位帮村、领导包带、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的帮扶制度不变,力度不减。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群众“造血”功能,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帮扶措施不变,全面提升群众增收能力。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继续实施“乡村振兴和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标准不变,力度不减,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坚持社会兜底保障,织密织牢兜底网络。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及时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致贫的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进一步提高五保、低保和医疗救助水平,筑牢兜底保障屏障,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特别是在水、电、路、网络和农村养老、医疗、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结合乡村振兴工程,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目标任务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走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1、实现“两个巩固”。巩固全乡脱贫人口不返贫、不掉队,巩固集体经济破零的村不“滑坡”,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实现“五个不减”。狠抓精准脱贫力度不减,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不减,领导包村力度不减,驻村帮扶力度不减,督查考核力度不减。

  3、实现“六个确保”。确保全乡脱贫群众收入稳中有升,稳定超过现行扶贫标准;确保新发生的贫困人口及时得到有效帮扶救助;确保贫困家庭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困难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高;确保村庄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4、认真完成省级第三方评估、省委专项巡视反馈及市、县各级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5、全力实施《乡20_年—20_年度脱贫攻坚工程巩固提升的实施方案》。

  四、措施办法

  (一)预防返贫措施

  严格落实“四不摘”制度,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建立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对脱贫户产业发展、家庭收入支出、帮扶措施落实等情况实施跟踪服务和动态监测,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及时掌握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的基本情况,加强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确保所有贫困户收入稳定超过省定脱贫标准线4000元以上。

  (二)脱贫巩固措施

  1、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围绕省级第三方评估、省委专项巡视反馈及市、县各级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对照贫困户退出5项指标任务,迅速开展各项政策落实“回头看”,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制定好整改方案、建立健全整改台账,细化落实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整改时限,以问题整改落实提高我乡脱贫攻坚成色。

  2、强化典型培树展成果。一要大力宣传我乡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深度挖掘乡、村两级干部、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脱贫路上担当作为,创新奉献的事迹。二要完善乡、村两级级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全面反映我乡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三要开展好“10.17”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展示好脱贫攻坚系列成果。

  3、持续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加大力度,全力攻坚,积极推进气化步伐,完成樊庄、管头、老坟沟等村的清洁能源入户扫尾任务。

  4、引深落实健康扶贫服务。全面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医疗保障政策,建立医疗扶贫“绿色通道”,筑牢“救治保障线”,加大对大病、慢性病的分类救助力度,落实好“136”政策,全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同时,落实“先诊治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和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机制,扎实推进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充实配备完善医疗设备、医疗药品及村医,提升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5、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应扶尽扶”、“应保尽保”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和特困群众供养保障范围,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两无”家庭,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6、全力开展产业扶贫攻坚行动。以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特别要以绿草地公司为引擎探路子、树标杆、做示范,不断夯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提升扶贫造血功能,引领辖区肉鸡、香菇、小杂粮等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同时,鼓励各村因地选择产业,推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档,受益贫困户增收有保障,为群众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积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按照“提升村、示范村、宜居村”三种整治类型,重点聚焦“违建、垃圾、污水、厕所”等突出问题,全面启动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项专项”整治,彻底改变存在的“脏、乱、差、臭”等农村环境问题。同时,以实施易地搬迁拆除和凋敝宅基地复垦工作为契机,加大对破房弃院、残墙断壁的拆除、整治、复垦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

  8、倾力打造精干高效的驻村帮扶铁军。继续落实《县驻村帮扶十项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打造精干高效的驻村帮扶铁军,以制度规范工作。采取“实地抽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的办法,督促“一队三人、五天四夜、六大行动”有效落实;采取“日记录、周调度、季督查、半年考核”+“日报告、外出报备”相结合的模式,强化日常管理考核;通过为驻村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等措施,关心关爱驻村干部;通过发现一批驻村帮扶先进典型,进一步深入开展驻村帮扶问题整改,推进提升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工作。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聚焦贫困人口脱贫,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的原则,更加注重脱贫质量,更加注重综合分类施策,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层层追究责任,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加强资金监管。要聚焦扶贫资金、产业项目,扎实开展农业产业扶贫领域“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活动。乡纪委要有效运用“五账工作法”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财政所、农经站等政府各站所要加强扶贫资金、涉农惠农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三)注重舆论引导。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包户责任人等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要送政策上门入户,同时要引导贫困户围绕政策谋发展,依靠政策抓生产,享受政策得收益。充分调动贫困村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自主自强脱贫意识,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四)坚持党建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开展“机关党建走在前、助推脱贫攻坚战”活动。通过转作风、结对子、促提升、真帮扶、促发展,使广大机关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实现机关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互促共进。

20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篇5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已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国家和省市新的政策文件出台之前,继续执行现有帮扶政策,确保支持力度与做好街接要求相匹配。督促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对工作松劲懈怠的摘帽县,及时提醒纠正。(政策法规处牵头,各处参与)

  (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组织协调教育、卫健、医保、住建、水利等市直有关部门,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排查处置、运行管护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工作机制,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加强宣传引导,确保脱贫人口全员参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危房改造等多种途径解决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住房安全保障率xxx%。建立健全巩固饮水安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责任落实、运行管护、应急供水体系建设,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社会扶贫处、规划统计处)

  (三)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人口实行监测和帮扶全覆盖,按照省办反馈的结果,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依程序、标准纳入易返贫致贫人口重点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巩固及饮水安全状况,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完善防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和建档立卡系统,畅通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致贫返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及时开展产业、就业等帮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好兜底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规划统计处牵头,有关处参与)

  (四)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配合民政、医保、卫健、人社等市直相关部门,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早发现、早帮扶。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强化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兜底救助,切实保障基本生活。(规划统计处牵头,有关处参与)

  (五)统筹抓好扶志扶智工作。对脱贫地区注重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组织支持脱贫群众自力更生,参与产业发展,提升就业技能。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脱贫人口在农村传统技艺、乡村旅游、土特产加工等领域创业。强化人才引进,培树先进典型,出台延续脱贫攻坚期间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在基层乡土人才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引进以及政治关怀、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强化示范引领,推进积分制管理,完善“爱心超市”做法,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强化教育引导,对脱贫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就业创业的,探索给予奖励,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防止陷入福利陷阱、政策养懒汉。创新工作载体,开展脱贫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教育活动,鼓励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创造新生活。

20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篇6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县委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战略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坚定坚决扛起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责任。以20_年度脱贫攻坚“冬季攻势”为抓手,严格扶贫标准,强化精准施策、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六个精准”、“四个不摘”、“八个不变”要求,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学谋划和推进一批扶贫项目,确保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水平高于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紧紧围绕巩固成效、提升质量这条主线,坚持以就业带动、产业带动、自主创业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为路径,以不同类型脱贫人口和低收入群体为重点,以加快补齐精神贫困这个短板为关键,进一步夯实发展生产基础、公共设施基础、基层组织基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二、目标任务

  20_年,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继续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一是抓好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巩固和边缘易致贫户提升,确保收入稳中有升,全力防止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二是对已退出的14个贫困重点村补短板、强弱项,巩固社会稳定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强化产业发展带动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三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以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抓好巩固提升“回头看”,强化扶贫资金项目因人因户因村精准施策,注重在项目资金和帮扶力量上向脱贫人口相对集中的非贫困村倾斜;四是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保障性扶贫和“精神脱贫”,探索统筹解决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脱贫政策措施,确保脱贫退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建设内容

  20_年巴里坤县计划实施扶贫项目41个,总投资18130.8万元。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13个,投资7455万元;道路基础设施类项目10个,投资4801万元;水利基础设施类项目12个,投资5331万元;人居环境整治类项目2个,投资220万元;其他类项目4个,投资323.8万元。后期项目将根据自治区资金到位情况实施。

  ——产业发展类建设项目(13个):计划投入资金745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1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5245万元。具体内容为:(1)实施花园乡旅游扶贫产业提升改造与特色面食加工车间配套项目,①花庄子村旅游扶贫产业提升改造,修建木屋十座,每座30平米,连廊4座,走廊100米,附属配套水电及排水工程;②特色面食加工车间设施,配套轻钢结构龙骨架玻璃钢封堵65平米,玻璃幕墙封堵700平米。(2)实施石人子乡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修建200平方米厂房,购置包衣机2台。(3)实施石人子乡大泉湾村养猪场建设项目,新建750平方米养殖棚圈(能繁母猪10—20头,年育肥出栏生猪200头),120平方米办公用房,化粪池,堆粪池,40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1座,新打机电井1眼,铺设沙石道路2公里,架设供电电路1公里,配套150KV变压器一台。(4)实施石人子乡韩家庄子村牲畜饮水池建设项目,修建1座饮羊池,直径10CM的主管道(PE管材)1.5公里。(5)实施石人子乡农业采摘园建设项目,新建智能温室大棚11座(面积780㎡/座,大棚内配套设备),地面硬化(天然戈壁料垫层20CM,C25混凝土地面),化粪池及锅炉房,给水、排水、供暖管道工程(双壁波纹管、PE100给水管、镀锌保温钢管)。(6)新建三塘湖镇辣椒晾晒储存间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中湖村修建辣椒晾晒储存间60间(20㎡/间),建设晾晒场1200㎡,以及辣椒凉晒架配套设施(钢丝拉网等);保鲜库路面戈壁料回填1400方,混凝土硬化1300平方米。(7)实施奎苏镇奎苏村李家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解决供排水主管网和电力配套,实现整村推进,为今后发展民宿旅游奠定基础。(8)实施海子沿乡尖山子村扶贫车间扩建项目,开发糖果加工等系列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9)实施秸秆草颗粒混合饲料项目,增强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10)实施庭院经济建设项目,扶持有条件、有意愿的脱贫户种植小拱棚蔬菜,养殖土鸡、肉鸽、肉兔等,发展庭院经济。(11)实施三塘湖镇岔哈泉村养殖棚圈建设项目,达到人畜分离和乡村环境整治。(12)实施巴里坤县奎苏镇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建设项目.(13)实施八墙子乡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建设项目.改善农田生产灌溉条件,确保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类项目(12个):计划投入资金533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15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316万元、扶贫债券资金1300万元。具体内容为:(1)实施柳条河流域八墙子段治理工程,减轻八墙乡防洪压力和防洪损失,保护下游耕地和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2)实施巴里坤县团结水库放水涵洞改建项目;(3)实施巴里坤县大红柳峡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4)实施大红柳峡乡泄洪渠建设项目;(5)实施大河镇打柴沟村大红旗沟、打柴沟截潜饮水项目;(6)实施八墙子乡大熊沟截潜工程项目;(7)实施巴里坤县部分乡镇重点水库电力、信息化保障工程;(8)实施大河镇商户村、西户村供水点维修项目;(9)实施萨尔乔克乡冬夏草场牧业点人饮水井建设项目;(10)实施海子沿乡团结村人居饮水增压提升改造项目;(11)实施奎苏镇机电井更新项目;(12)三塘湖镇岔哈泉村机电井更新水源保护和滴灌改造建设项目。

  ——道路交通类(10个):计划投入资金480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23万元,整合涉农资金4278万元。具体内容为:(1)实施大红柳峡乡村间道路建设项目;(2)实施黄土场开发区村间道路建设项目;(3)实施下涝坝乡村间道路建设项目;(4)实施石人子乡石人子村乡村道路建设项目;(5)实施石人子乡三十里馆子村乡村道路建设项目。(6)实施石人子乡大泉湾村乡村道路建设项目;(7)实施三塘湖镇村间道路改建项目;(8)实施萨尔乔克乡村间道路建设项目;(九)实施奎苏镇村间道路建设项目;(10)海子沿乡村级道路提升改造项目.

  ——人居环境整治类(2个):计划投入涉农整合资金220万元,具体内容为:(1)实施下涝坝乡幸福村人畜分离养殖棚圈附属设施建设项目;(2)实施黄土场开发区牲畜粪污集中堆放点项目。

  ——其他类(4个):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3.8万元,具体内容为:(1)实施大红柳峡乡农村电网改造项目;(2)实施奎苏镇电力配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3)实施石人子乡石人子村保鲜库电力配套建设项目;(4)实施巴里坤县20_年“雨露计划”补助项目。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_年12月1日—20_年2月29日)

  以脱贫攻坚“冬季攻势”为抓手,抓好项目资产工作,研究制定20_年具体行动方案,集中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包括绩效评估),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落实各方责任。20_年12月15日前,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的更新完善;12月20日前梳理出20_年脱贫攻坚年度项目计划;12月25日前,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完成对脱贫攻坚项目库、20_年脱贫攻坚年度项目计划审查;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20_年至20_年扶贫项目资产清理登记,20_年1月15日前完成20_年以来形成的扶贫项目及资产的信息的采集,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完成录入更新;2月28日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二)开工待建阶段(20_年3月1日—3月31日)

  20_年3月31日前,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及时开工。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障项目按时开工建设。

  (三)组织实施阶段(20_年4月1日—9月30日)

  各乡镇、各部门要围绕目标任务、细化实施方案,每个项目要倒排工期,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到户类项目要精准到户,建立帮扶措施及帮扶台账,确保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四)检查验收阶段(20_年10月1日—10月31日)

  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照项目建设内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自查自验工作,出具自验报告,对查漏补缺项目进行完善,建立健全项目验收资料档案,做好项目验收报审工作。同时,做好扶贫资产登记管理、资产移交、后期管护等工作,确保扶贫项目发挥效益。

  (五)总结评估阶段(20_年11月1日—11月30日)。

  总结、整理扶贫项目工作经验、绩效自评,形成年度自评报告。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每个项目由一名包乡领导或分管县级领导具体抓落实,各级乡镇、各部门要把扶贫项目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重中之重的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并细化具体的工作落实方案,做到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决策部署,符合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

  (二)做好项目申报。20_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要充分利用“冬季攻势”继续做好20_年项目的申报工作,逐步提高产业发展类项目在项目库中比重,尤其在产业带动、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严格“两上两下”项目申报机制,确保项目要素齐全、内容精准。

  (三)完善档案资料。加强项目档案管理,细化档案内容,明确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新扶贫领字〔20_〕39号)文件要求整理完善各类扶贫项目档案。针对交叉审计、第三方评估、成效考核及脱贫攻坚“冬季攻势”指导组等反馈的问题,立行立改、查缺补漏,做到资料真实、档案完整、专人专管,实现项目管理全过程可追溯可回查。

  (四)健全督查体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项目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措施落实、政策兑现等情况,精准把握项目建设整体情况。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执纪监督,尤其是乡(镇)党委、部门党组要履行好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务必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加强财政监管、审计监管、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努力做到阳光扶贫、廉政扶贫。

20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篇7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到20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消除。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增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完成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更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和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大贡献。

  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伟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挂帅、亲自督战,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归功于全党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数百万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亿万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摆脱贫困;归功于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覆盖面广、含金量高,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完备、上下贯通,脱贫攻坚工作体系目标明确、执行力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党务必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党全国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

  ——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三、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聚焦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特大型安置区,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四、聚力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继续优先支持脱贫县。支持脱贫地区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七)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八)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强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支持脱贫地区电网建设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

  (九)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强脱贫地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脱贫地区普遍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加大中央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继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十一)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低保标准制定省级统筹力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十二)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

展开全文
文学范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