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与龙一样,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里是一种神奇的动物,数千年来对马的赞美中,赋予了马许多人性化的特征,比如:勤恳、坚韧、不畏艰难、龙马精神等等。人们之所以把这些精神赋予马,缘于中国人本身对这些精神的推崇。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早已融入在了中国渊源流长的文化当中,早已体现在了中国人的精神当中。
马是大型哺乳动物,它给人的印象是憨厚、诚实、纯朴,和人有着亲密的关系,人们对于马的美誉:赤兔、天马、宝马、汗血马、白龙马、千里马等。这些佳称,无不流露出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从汉铜马俑到唐三彩马,各个时代、各种质地、各种形态的马工艺品栩栩如生,就足以证明这一点。马以速度见长而成为古代交通工具之选。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它产于大宛,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人生如白驹过隙”等句都传神地展现了骏马疾驰的情形。
秦始皇统一六国,马之功居其半,兵马俑可为一证;唐太宗连年征战,六骏战功显赫;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两大洲时,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任何动物像马这样深入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可以说人与马所组成的骑兵部队是威慑力的军事力量,几千年的刀光剑影中马和人一起创造了历史!
成语、俗语记载了一些有关马的内容:“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做事更有把握;“老骥伏枥”比喻人虽老壮志犹在;“千里驹”却是褒奖年青才俊的好词。
文学艺术之中也有它的身影,臧克家的《老马》;历史故事中有王亥驯马、九方皋相马;徐悲鸿的作品《骏马图》;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都是为它谱写的赞歌。
在这里我再次将《马说》译文给同学们看: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马,却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其他的马一块死在马厩里,不被人称为千里马。能够跑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完一石谷类,喂马的人却不懂得以千里马《的食量》而去喂它。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都无法显露出来,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马叫了,也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还拿着鞭子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是真不识好马埃!
至今,人们仍为它的速度而喝彩叫好:马在各种赛马节、赛马会上的速度使人颠狂,马在奥运会上表现的机敏和优雅令人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