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到,家家齐欢笑,不吵闹,不计较,身体好,容颜俏,和和气气喜庆又热闹;中秋佳节到,人人把忧抛,不烦恼,不浮躁,小长假,休息好,共享天伦难得有今朝。《庆祝中秋节的小学作文700字》是文学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庆祝中秋节的小学作文700字
还记得,我读三年级那年过的中秋节。那天虽然没能吃到月饼,但却是我过的最甜最快乐的一个中秋节。
那天因为我生病了,所以要一整天都呆在医院里。不能出去,也不能吃月饼这类的东西。于是我就坐在病床上输着液。跟奶奶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的脸。看了大半天后才终于输完了一瓶盐水。还剩下两瓶没有开始输。但我的肚子早就开始咕咕叫了。于是奶奶便给爸爸打了个电话。让他给我们煮点粥来。外面的东西奶奶不放心让我吃。
但是我们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还是没见到爸爸和粥的影子。后来我们才想起来,爸爸那会做粥养啊!可是奶奶又要照护我脱不开身。这可怎么办呀!正当我们两不知所措时,我的病房门被打开了。我望向的病房门口,爸爸正站在那里。
只见爸爸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看着我和奶奶。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饭盒。他把粥递给了我。我看着他。觉得这碗粥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爸爸笑着说:“傻女儿,怎么不吃呢?你不是很早就饿了吗?快吃呀!”
我拿起了粥狠狠的吃了一大口。那粥真的是难以下咽。但是看着爸爸那一脸期待的表情。我又不好意思说出不好吃这句话。于是便强行把那碗粥给吃了。还边吃边说着好吃、好吃、真好吃……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爸爸是跑来的。因为爸爸打不到车去医院,又怕我饿,所以就跑来了。怪不得他那天到的时候满头大汗的。家里隔医院那可是几十里的路呀!爸爸一定很累。
虽然那碗粥的味道的确不怎么样。但却是我心目中吃的粥。我永远也不会忘了这个没有月饼的中秋节。
谁说中秋节就一定要有月饼?我有那碗难以下咽的爸爸粥就够了。三年前的中秋节是我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也是我过的最甜、最快乐的一个中秋节!
【篇二】庆祝中秋节的小学作文700字
有人喜欢热闹非凡的春节,有人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但我却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即使它没有春节那么热闹非凡,没有国庆节那么举国欢腾,但意义非凡的团团圆圆的中秋节还是我最钟爱的。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妈妈带着我去超市买月饼。月饼的种类非常之多,有肉松月饼,有蛋黄月饼,还有瓜子仁味的月饼,它们都散发着香喷喷的气味。晚上我和妈妈去了奶奶家,刚把月饼送到奶奶的手上,她就笑眯眯的考我:“乖孙,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我一听就来劲了,有板有眼的说起来:“知道。”我便滔滔不绝的说起来。嗯,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它们散发出强烈的光芒和热量,把地面上的植物都给晒死了。后羿拿出了一把弯弓,射掉了天上的九个太阳。王母娘娘便奖励他两颗长生不死的仙药。后羿很高兴,把药交给自己的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很想变成神仙,于是有一天嫦娥趁后羿不在家,把两颗仙药都吃了,然后飞上了月宫当起了神仙。虽然梦想成真了,可是嫦娥在天上很孤单。嫦娥看见人间热闹非凡,发现是在过中秋节。她也想过,但只有她一个人呀,于是她仿照月亮的形状做了一些饼子,自己尝了尝觉得很好吃,但太多了吃不完,于是把饼子扔到了人间。凡人尝到后觉得很好吃,便也学着做,并且根据它的形状命名为月饼。
“说的真好”奶奶听完不住的夸我。到了晚上,奶奶准备了很多美味佳肴。一家人来到餐桌,我看见桌上有宫保鸡丁,香辣大闸蟹,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等等。我迫不及待的狼吞虎咽起来。吃完了,我擦擦油光光的嘴巴,打了几个饱嗝,摸了摸像西瓜一样又圆又大的肚子,舒舒服服的躺在沙发上说:“奶奶下次少烧一点,我的肚子太饱了。”
全家人都吃完后,我们来到院子里赏月。我看见明亮皎洁的月亮像圆圆的肚子,又像一个大西瓜,还像大圆盘子。啊!我喜欢这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篇三】庆祝中秋节的小学作文700字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_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