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儿 > 专业文库 > 3号文库 > 正文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三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从广义上讲,课程是一种教育经验,是对主体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领域中存在和产生的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因素以及学生获得的教育体验。 学习的苦涩是一种痛苦中的快乐。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工作要求,为真正把教学模式改革抓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素质,提升我镇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全镇推进“10+30”课堂教学模式。

  二、总体目标

  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前提,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重点,努力构建师生平等交流,多维互动,具有创新性和生命发展意义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改内容

  1.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3.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四、组织机构

  为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稳步推进,镇教委组建课改领导小组和课改指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小学校长任组员,负责决策、组织、协调、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程改革实验营造良好的环境。

  1、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五.课改总体模式

  (一)时间模式:

  10+30,即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二)组织形式:

  1.总体形式:

  教师导学,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展示、完成测评。

  2.小组划分:

  ⑴每个班编排6-8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8人,小组成员每个学期相对固定;

  ⑵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导师)牵头,科任教师、学生参与意见进行分组,小组成员由不同学习能力层次、性别的学生搭配组成,组内结成互教互学对子,形成合作学习的互补性;

  ⑶每个学习小组设行政组长1名,各学科组长1名,由具有组织学习能力和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

  ⑷组长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推选产生。

   六、实验措施

  1、强化师资培训

  (1)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类课程培训、课改研讨会;

  (2)邀请县教研室的领导或课改骨干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

  (3)努力营造校本培训的氛围,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一是,学习学科课程标准与解读(通过教师自学和全体备课组成员集中学习的方式);二是,观看课改实验学校的成功课堂教学实录;三是,聆听骨干教师实地考察心得体会等,通过积极组织探讨、深入理解理论和有效应用理论于实践的模式,逐步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4)鼓励教师积极通过函授学习、自考学习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2、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课堂教学方式的真正改变。要改变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加强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实将课堂还给学生,把黑板、粉笔变成学生的学具,把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展示平台,积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1)拓宽课程资源。围绕教学大纲,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形成融“教”“学”“练”“议”“评”为一体的“学案”资源模式。

  (2)改变教学行为。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改变学习方式。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组织、引导、启发、点拨、参与、评价的作用。体现“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成长搭建展示的平台,切实将课堂还给学生。

  (4)积极开展民主教育,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在课堂上,以平等友好的教态进行教学,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微笑等体态语言和激励、赏识、讨论等言词语言,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教师民主的亲和力。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学生心目中教师民主、开明、易于接近的形象,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3、完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恰当的评价将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两点:第一,课堂评价应关注师生互动的特点和实效性原则;第二,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基本素质等多方面探讨课堂教育评价,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

  4、认真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加大校本课程建设与研究

  结合校情实际,通过优化组合师资,加强音、体、美教学。开展书法小组、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小组、电子信息小组以及篮球队、田径队等活动。

  5、认真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

  以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利用板报、主题班会、开学典礼、讲座等进行校园宣传。二是,通过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家长及监护人会,加大社会宣传。

  6、落实管理制度

  (1)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等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定时间、定地点采用专题讲座、观看课堂实录、集体研讨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讨论、学习成功的教学案例;学习最新教育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学习、借鉴新课程经验等,引导教师逐步将新课程理念演变为个体的个性化理念。

  (2)修订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备课制度、备课组管理制度、课堂评价制度等。坚持以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评价课堂教学,注意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主要从职业道德水平、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师评价机制。

  (3)落实校本教研、培训制度,强化对教师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考勤力度。

  (4)教师每月要有一次备课组内的小结;每学期要有两次(期中、期末)书面形式的反思,有1—2个优质课课堂实录上交教委。

  (5)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坚持以“月考试”为主加强对课改实验班进行质量跟踪,确保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篇二】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汲取祖国及世界文化精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灵魂的世界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目标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全面发展,外语见长”的学生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根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及《石景山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与校本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

  (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学校安排地方课程、英语活动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二)每周活动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

  2、每节课的授课时间进行长短相结合的方式,上午每节课45分钟,下午每节课40分钟。

  五、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的选择

  根据区及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分科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所要求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所了解,不组织笔试测试。每周3课时,另外安排上、下午两次课间操时间,早晨与下午结束课程之后,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七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共70课时。

  第二,劳动技术在七至八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不足课时总量部分,组织

  学生到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机构和场所集中使用进行教学。总课时100课时。

  第三,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情况,采取课堂与课余集中使用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在八至九年级开设,共60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学校组织与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共80课时。总课时140课时。

  5、地方课程

  根据区教委规定和安排,在七至九年级开设六门地方课程,包括写字、预防

  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等。其中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在学校的机动时间内完成。在七至八年级开设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七年级开设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八年级开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9课时,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9课时。同时,在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中,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心理健康在每周一的地方课中安排,在七至八年级开设,共35课时。写字课在八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共70课时。

  6、校本课程

  作为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学校,在外语课程方面有以下一些思考和做法。

  首先,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就英语课程而言,遵循新课标倡导的教学和学习理念,力求在教学中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讲授,忽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从听、说、读、写语言学习的技能层面上,根据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心理特征进行课程设计。我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如下:

  (1)核心课程:配套区统一教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完成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南,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大平台,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拓展课程:配套经过选择和批准的辅助教材,其目的和任务是加大学生听、说、读、写的密度。拓展课形式有口语课、阅读课、视听课、外教课等。

  (3)活动课程: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举办不同活动,如朗诵比赛,美文背诵大赛,学唱英文歌曲,百词竞赛,英语棋比赛,英文写作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辩论赛,英语广播等,每学年在年级活动的基础上,搞一次有影响力的全校性的英语活动周,并通过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体现“人人经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现代教学思想。

  (4)双语课程:在其它学科课程中,渗透专业词汇,中英结合,让学生掌握一些各学科的专业词汇,提倡有条件的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

  (5)家庭课程:求得家长配合,请家长有规律的督促学生完成校外时间的外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背诵习惯。

  (6)隐性课程: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同学们耳熏目染,在生活中感受教育。

  其次,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并对语言学习感兴趣的学生第二外语的选修课程。目前学校选择法语课作为学生第二外语选修课程。

  六、课程实施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依据市区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和市区规定的地方课程的开设。学校按照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制定本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表,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本校的校本课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七、课程评价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建设,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篇三】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始于学生需求,终于学生满意”为宗旨,以“快乐学教、张扬个性、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为基本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初中课堂教学新模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二、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课改理念的载体,也是实现课改理念的抓手,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通过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让已懂得课改理念的教师,把课改理念变成实践的行为;让不完全理解课改理念的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目标与课堂效果.

  根据初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三种课型,即学导课、拓展课和讲评课.在此基础上,增设每周一练,供学生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一)学导课流程及基本要求

  1、学导课流程:任务导学——互助合学——师生答疑——达标检测——配餐作业.

  所谓任务导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独学.

  所谓互助合学,是指学生在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起到“兵教兵”“并带兵”“兵强兵”的作用.

  所谓师生答疑,是指在独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过程中还未解决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师生共同展示的方式予以解决.

  所谓达标检测,是指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利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所谓配餐作业,是指学导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精选不同层次要求的题目,供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完成,并对当堂所学内容予以巩固.

  2、学导课基本要求:

  (1)任务导学环节(20分钟)

  教师的任务

  ①、出示学习目标.要依据“课时目标具体化,具体目标行为化”的原则陈述学习目标.

  ②、创设教学情境.注重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联系,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③、进行学法指导.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想、怎样练上.

  ④、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主要包括:看什么,想什么、记什么、写什么、练什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

  ⑤、提出探究问题.问题设计的原则:以学科问题为基础,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以教师问题为引导.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习探究(合作、互动)化.

  ⑥、提供学习资源.补充材料、微课等.

  学生的任务

  ①、独学的流程:看与画——写与记——想与做——标疑惑.

  ②、独学的方法:“裸学”(自己看)——助学(借助工具书)——记学(不看资料记忆)——量学(学会举一反三).

  ③、独学的要求:学生独学时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翻动书本、练习本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独学过程中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遇到与己无关的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要尽力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答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

  在独学阶段,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留意学生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收集独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分析产生障碍或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在独学环节完成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独学时的状态(态度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在起步阶段的独学环节,教师要做好由教读向自读的过渡.

  (2)互助合学环节(8分钟)

  教师的任务

  ①、提出互助合学的基本任务.

  ②、关注各小组互助合学的进展情况.

  ③、在起步阶段,每节课至少深入一个小组进行互助合学方法的指导.

  ④、在巡视过程中,对各小组互助合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予以解答,不能解答的留给后续环节解决.

  ⑤、掌握各小组互助合学的亮点,为师生答疑环节做好准备.

  学生的任务

  ①、对学与群学,可以合称为“合学”.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②、对学的流程:分享——求教——讨论——结论或疑惑.对学的方法:对议(共同商议)——对抗(争议问题辩论明晰)——对问(互相提问)——对查(互相检查).

  ③、群学的流程:帮学——合学——研学——提出班级讨论问题.群学的目的:解决个性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④、合学注意事项

  第一,组内合作交流,必须依据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对子——分组——整组;对子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与结对子的同学进行交流、解惑;小组交流:把与自己结对子的同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

  第二,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切忌游手好闲.

  第三,组长负责选择适合本组的合学形式.形式一,组长依次讲解,组员倾听、质疑;形式二,组长重点讲解,组员发问;形式三,潜能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形式四,中等生讲,优等生追问,潜能生提问;形式五,独立思考,争议讨论.

  (3)师生答疑环节(7分钟)

  ①、答疑的内容.要针对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答疑,比如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典型题等问题.

  ②、答疑的方式.念答案,讲思路,谈感悟,说规律.

  ③、答疑的要求.

  第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疑,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第二,在答疑过程中,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组与组、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抗、辩论和质疑.

  第三,能让潜能生答疑的尽量不让优等生答疑,能让学生答疑的教师尽量不去答疑.

  第四,学生答疑后,教师要采取肯定、否定、完善、解疑的方式进行及时校正.

  第五,在答疑的基础上,要注重方法的总结、规律的探寻、学习的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成果等.

  (4)达标检测环节(5分钟)

  基本要求:

  ①、检测要针对本节课基础性学习目标进行..

  ②、检测形式要符合初中生特点和学科特点,可以是背诵,也可以是默写,也可以是做题.

  ③、教师要对检测结果进行简单的口头评价.

  (5)配餐作业环节

  基本要求:

  ①、每个学导课都必须留有相应的配餐作业,量要控制在学生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

  ②、配餐式作业的题目,要符合本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精心筛选,要有一定得层次性,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③、布置的配餐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收集存在的问题.

  (二)拓展课目的与基本要求

  所谓拓展课,是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限时性训练,旨在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1、拓展课的流程:发放题单——独立完成——合作纠错——收集问题——跟踪练习.

  2、拓展课的要求:

  (1)拓展课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表现在训练课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取、训练过程中的组织、调控及存在问题的处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程度上.

  (2)训练的内容要以当前所学为主,要突出即基础性、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所谓基础性,是指训练的内容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主;所谓针对性,是指训练的难易程度既要考虑教学大纲要求,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及时性,是指训练课与学导课时间间隔不宜过长.所谓实效性,即指训练课必须要有明确的达标意识(不仅要看让学生做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做了以后的效果怎样).

  (3)训练目的要立足于知识的识记、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应用上.

  知识识记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要求方面有初步了解、准确表述、概括性表述、完整性表述等.

  知识理解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要求方面有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熟悉知识的基本用途、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知识的应用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要求方面有能不能做、会不会做的问题,也有做的是否熟练、是否准确的问题.从训练的复杂程度来看,一般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方面.

  (4)训练的方式原则上要以题单形式进行,训练的量要控制在大多数学生30分钟内能够完成.题单由备课组集体商讨后确定,并提前交付文印室印刷.

  (三)讲评课任务与基本要求

  讲评课的任务:解决平时遗留的问题,包括配餐作业与周练中存在的问题,注重知识的整合,注重规律与方法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讲评课的目的:通过解决问题,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有记住,哪些核心概念或基本原理没有理解,哪些方法还没有掌握.然后在配以必要的练习予以巩固和落实.

  教师要撰写教学设计.具体要求详见《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三、实施步骤

  1、策划准备阶段:20_年8月

  (1)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起草《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组织初中教师就课改意义、课改理念、课堂操作三个方面内容的进行专题培训.

  (3)组织教师进行讨论交流,每位教师撰写一节学导课的教学设计,并就此进行说课.

  (4)以备课组为单位,做好第一周课堂教学的有关准备.

  (5)完成各班学习小组的划分工作,并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观念、学习方式两个方面的培训.

  2、尝试运行阶段:20_年9月-20_年10月

  仅限于初一、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可参照此方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度变革.

  (1)每位教师从一开始都要采取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研讨课.各备课组提前将研讨课主讲人、内容、时间、地点上报级部.

  (3)从第二周起,由教科研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帮助教师解决疑惑与不足.

  (4)每周召开一次教学诊断会,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由各备课组汇报课改的进展情况,交流体会与困惑.

  (6)期中考试前,召开本阶段课堂教学总结会.

  3、达标过关阶段:20_年10月——学期末

  仅限于初一、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可参照此方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度变革

  (1)教科研中心依据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制定达标课评价标准.

  (2)组织教师学习达标课标准,在级部统筹安排下,每人准备一节学导课,并将达标课时间、内容、地点上报教科研中心.

  (3)由教科研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

  (4)学期末,每位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撰写一篇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召开经验交流会,并对达标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表彰.

  4、总结完善阶段.20_年2月-20_年6月,

  (1)在达标课的基础上,利用假期召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2)总结一学期以来的得与失,逐步完善三种课型的操作,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和《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

  四、保障措施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观念转变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通识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改的意义与理念.

  (2)通过课改的实践活动,使广大教师逐步感悟到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3)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得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

  2、合理使用学科课时

  (1)初一年级:

  语文:学导课4节,阅读课1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数学:学导课5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英语:学导课5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生物: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政治: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历史: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地理: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2)初二年级:

  语文:学导课3节,阅读课1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数学:学导课4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英语:学导课4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物理:学导课3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生物: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政治: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历史: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地理: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3、认真撰写教学设计

  (1)学导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具体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预设问题的解答、达标检测题、配餐作业、教学反思.格式为:

  任务导学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布置学习任务.主要陈述让学生看什么、做什么、想什么等.

  第三,提出学习要求.通过口述的方式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程度作出明确规定.

  第四,留有一定空白.收集该环节出现或存在的主要问题.

  互助合学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互助合学的内容.主要说明,针对哪些学习任务进行合学,什么内容采取对学方式,什么内容采取群学方式.

  第二,提出合学要求.

  第三,陈述本节课重点指导的学习小组和指导的内容.

  第四,留有一定空白.记录该环节出现的行为问题和存在的只是或方法问题.

  师生答疑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对准备答疑的内容做出预设.包括哪些问题将进行重点答疑,以及答疑的内容、答疑的主体;除此之外,还有方法、规律、启示、感悟等方面的总结.

  第二,记录好生成性问题,并说明是否在课堂上加以解决.

  达标检测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检测目的.

  第二,检测方式.

  第三,点评内容.

  配餐作业环节的内容:

  第一,留了什么样的作业?

  第二,说明不同层次作业的指向性和具体要求.

  教学反思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学流程的流畅性怎样.

  第二,学生学习的状况如何.

  第三,学习目标达成度评价.

  第四,教训与感悟.

  ②、基本要求:教师要根据学导课的任务,结合学导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提前撰写教学设计.字迹要公正,书写要规范,内容要详实.

  ③、格式:

  (2)讲评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内容包括:讲评课目的、讲评的内容,包括收集到的问题、出错原因的剖析、正确解答的过程、拓展延伸的内容等;以及针对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设计反馈性练习和课后跟踪训练;课后完成教学反思撰写,包括记录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反思前面教学的得失,提出下一步教学的建议等.

  ②、基本要求:教师要根据讲评课的具体内容,提前撰写出讲评课教学设计.字迹要公正,书写要规范,内容要详实.

  4、科学安排每周一练

  (1)语数外不超过60分钟,其他学科不超过40分钟.作为学生的周末的家庭作业.

  (2)每周一练的内容以当前所学为主,以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为主,难度控制在中等偏下,以试卷形式命制,试题要精选,教师要全批全改.批改后,每位教师要做好记录,并将存在问题汇总给备课组长,作为期中、期末考试的测试内容之一.

  (3)每周一练的由各级部与备课组,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统筹安排.

  5、注重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建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是小组建设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1)小组划分

  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划分时遵循“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

  (2)成员分工.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职责,设“小组长”一名,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设“学科长”,负责本学科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学习成果展示的安排,负责收集自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负责与班级课代表或任课教师的沟通和联系.

  (3)文化建设.显性文化包括,组名、组徽、座右铭或誓言、组歌等.隐性文化包括,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氛围、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等.

  (4)过程管理.做好组内各成员过程性表现的记录,定期进行自评与互评,强化组内各成员之间得相互监督与相互促进.

  6、扎实做好集体备课

  (1)时间:各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2)内容:

  ①、汇总上一周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单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商讨解决的办法.比如,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如何提高互助合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展示交流的质量?设置怎样的课堂检测题效果更好?

  ②、围绕学导课、讲评课的教学任务与相应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共同商讨下一周学导课、讲评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重点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

  ③、共同商讨训练课的内容,确定命题制卷人及完成时间

  ④、商讨周练试卷的命制,确定命题制卷人及完成时间

  7、加强学教过程管理

  (1)对教程的管理与评价.《详见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细则》

  (2)对学程的管理与评价.《详见学生过程性评价实施细则》

  五、总体要求

  (一)一定要站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外部条件来看,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也离不开社会的认可.从内部条件来看,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决于学生的认可度.而课堂教学改革正是得到支持和认可的切入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增长点.

  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第一,必须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必须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并且有个性地成长;第三,我们的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使他们感到学有所获;我们的课堂必须是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一定要站在落实新课程基本要求的角度,看待此次改革的成败与得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的改革目标,即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改革力求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课程内容的突破——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第二,课程结构的创新——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第三,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机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待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积极地心态.即冷静思考、寻找对策、不断完善.一种是消极的心态.即迷失方向、徘徊彷徨、全盘否定.前一种心态是我们应该抱有的心态,只有这样,课改才会不断发展.课改如此,社会的变革亦如此.

  (三)一定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好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我们知道,改革是需要承担风险的,这种风险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如果说,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或者不到位,给学生发展带来不良后果,不管我们的初衷怎样,我们都无法推脱责任.

  改革是需要勇气的,更是需要付出的.只要我们有一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凭借我们全体教师的实力和智慧,就会想出规避风险的办法,就会投入足够的精力,去把过程做细做实,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一定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一个人拥有一些正确的理念,不见得能立即成功;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理念,就算一时幸运,终究还是会打回原形,难逃失败的.

  如果说理念决定行为是正确的话,那么,只有来自内心深处的理念,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也就是说,一个强加于自己的理念,是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的.

  本方案从20_学年开始实施.

推荐阅读:

  村书记培训个人小结【9篇】

  健康安全快乐主题班会课件模板

  第一场雪的说说20字

  2024文员实习报告【7篇】

  幼儿园大班体育说课稿严选汇总模板2024

  有关办公室周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

文学范儿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