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儿 > 商务范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4年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体会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后感悟及体会(五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体会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后感悟及体会一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此刻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十分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好处。

道家强调明白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务必要追求愚、笨、傻、呆,务必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明白终极的总道理就能够了,你明白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能够,其他的东西能不明白就不明白,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明白太明白是有害的。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此刻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体会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后感悟及体会二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高度概括大道的德性进而总结出人应具备慈德、俭德和让德的三大美德,更是为人修身处世的三项基本原则。

宽厚仁慈是领导干部的安心立世之本。“慈”是老子“三宝”中最重要的,是世间一切美德的基础。《孙子兵法》中:“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领导者仁慈所激发出的巨大作用。

老子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倘若一个领导干部无视国家法律,为所欲为,即便能够躲过一时,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老虎”、“苍蝇”的结局就是现身说法。领导干部若能秉持老子倡导的这种官员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应具备的官德,用“慈”的理念去从政,对社会有回馈之心、责任之感,对百姓有人本思想、服务意识,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对下属有仁爱之心、感激之念,做事从政能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就不会肆意妄为,继而与社会和谐相处,得到百姓的拥戴,这也是领导干部的安身立世之本。

清心寡欲是领导干部的修身养廉之要。老子用 “俭”字作为治国、事天和养生的根本原则。治国者唯有坚守少私寡欲、勤俭治国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为民谋福。多少王朝更迭、社会变迁、政权兴衰的历史,无不验证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又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容量,这就是“俭德”。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保持淡泊清静的心态,神安体健,也是对廉政自律者的回报。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通过外界制度的规范与约束就非常必要。当前,党中央强力推进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和“四风”整治,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八项规定的意义深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谦虚和顺是领导干部的立身处事之则。为什么老子崇尚谦柔之德?因为他明白“物极则反,过盛必衰,盈满则覆”的道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凡是过于自我膨胀的行为,都不会持久!老子的“谦下”,也被孔子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孔子带子路游览鲁国宗庙,看到一个欹器,它中空时会倾斜,半满时会端正,满盈时又会倾覆。孔子借此教育子路:“唉,哪有盈满而不倾覆的道理?”子路问:“有保持盈满的方法吗?”孔子答:“聪明睿智,要守之以愚拙;功盖天下,要守之以谦让;勇力盖世,要守之以怯弱;富有四海,要守之以节俭。这就是抑制自满的方法。”孔子告诫人们,要想保持完满,必须做到不自满。若能做到谦、让、愚、怯四点,近可独善其身,远能兼济天下。

以来,随着中央强力推进反腐败,“大老虎”的一个个倒下,再次证明了老子“物壮则老”和孔子“满盈倾覆”的道理。同时,也给世人敲响警钟:有恃无恐的狂妄者必然没有好下场,为政者唯以谦和、辞让为处事原则,时时警钟长鸣,警示自己时刻清醒头脑,防止罪、祸、咎落到自己身上,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定。

《道德经》中的“三宝”及许多精辟见解都闪耀出思想的光辉,丰富了当代反腐倡廉思想,对促进当代领导干部廉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书心得篇2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体会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后感悟及体会三

开篇之前我以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老子不好推托,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固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办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涵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聪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理。”再比方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以为此书有一种共同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榨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气。确实,《道德经》一书通知我们应该怎样豁然的看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悲观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觉得就是一个字——深!能够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终身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要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呈现了八十屡次,那么终究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了解此书了,但是,他又在后几章屡次为道注解,即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含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构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了解愈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屡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义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报答,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操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矛头难劈至柔之水。我们晓得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能够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但是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由于道是“无”。我们晓得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共同。我们并不能由于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方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要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整,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世故。

有些人常以为只要“有”才是能够被我们所应用的。但是实践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能够独立在“有”之上,只要经过一定的形体才干显现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由于“无”。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如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途是由于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假如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如说一个糖果盒,由于里面是空的,能够装糖果,也就完成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只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假如其别人过多的触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十分的窄,透不过气,十分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由于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假如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在!(这里所提到的自在,是绝对的自在)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通知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由于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理想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地。只要这样,才可能到达相对自在,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窗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中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能够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方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以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表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由于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分,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毁坏就会混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基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毁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次序,最后人类也会在这团混浊的气流的中漂浮。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毁坏生态均衡。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互相转换,不能由于一时的胜利而快乐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埋伏在明天,也不能由于一时的失败而泄气,可能侥幸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道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珍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身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同道。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书心得篇4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体会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后感悟及体会四

开篇之前我以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老子不好推托,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固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办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涵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聪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理。”再比方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以为此书有一种共同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榨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气。确实,《道德经》一书通知我们应该怎样豁然的看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悲观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觉得就是一个字——深!能够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终身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要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呈现了八十屡次,那么终究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了解此书了,但是,他又在后几章屡次为道注解,即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含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构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了解愈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屡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义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报答,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操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矛头难劈至柔之水。我们晓得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能够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但是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由于道是“无”。我们晓得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共同。我们并不能由于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方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要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整,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世故。

有些人常以为只要“有”才是能够被我们所应用的。但是实践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能够独立在“有”之上,只要经过一定的形体才干显现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由于“无”。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如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途是由于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假如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如说一个糖果盒,由于里面是空的,能够装糖果,也就完成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只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假如其别人过多的触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十分的窄,透不过气,十分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由于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假如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在!(这里所提到的自在,是绝对的自在)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通知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由于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理想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地。只要这样,才可能到达相对自在,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窗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中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能够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方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以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表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由于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分,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毁坏就会混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基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毁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次序,最后人类也会在这团混浊的气流的中漂浮。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毁坏生态均衡。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互相转换,不能由于一时的胜利而快乐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埋伏在明天,也不能由于一时的失败而泄气,可能侥幸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道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珍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身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同道。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书心得篇4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体会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后感悟及体会五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高度概括大道的德性进而总结出人应具备慈德、俭德和让德的三大美德,更是为人修身处世的三项基本原则。

宽厚仁慈是领导干部的安心立世之本。“慈”是老子“三宝”中最重要的,是世间一切美德的基础。《孙子兵法》中:“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领导者仁慈所激发出的巨大作用。

老子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倘若一个领导干部无视国家法律,为所欲为,即便能够躲过一时,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老虎”、“苍蝇”的结局就是现身说法。领导干部若能秉持老子倡导的这种官员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应具备的官德,用“慈”的理念去从政,对社会有回馈之心、责任之感,对百姓有人本思想、服务意识,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对下属有仁爱之心、感激之念,做事从政能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就不会肆意妄为,继而与社会和谐相处,得到百姓的拥戴,这也是领导干部的安身立世之本。

清心寡欲是领导干部的修身养廉之要。老子用 “俭”字作为治国、事天和养生的根本原则。治国者唯有坚守少私寡欲、勤俭治国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为民谋福。多少王朝更迭、社会变迁、政权兴衰的历史,无不验证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又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容量,这就是“俭德”。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保持淡泊清静的心态,神安体健,也是对廉政自律者的回报。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通过外界制度的规范与约束就非常必要。当前,党中央强力推进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和“四风”整治,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八项规定的意义深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谦虚和顺是领导干部的立身处事之则。为什么老子崇尚谦柔之德?因为他明白“物极则反,过盛必衰,盈满则覆”的道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凡是过于自我膨胀的行为,都不会持久!老子的“谦下”,也被孔子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孔子带子路游览鲁国宗庙,看到一个欹器,它中空时会倾斜,半满时会端正,满盈时又会倾覆。孔子借此教育子路:“唉,哪有盈满而不倾覆的道理?”子路问:“有保持盈满的方法吗?”孔子答:“聪明睿智,要守之以愚拙;功盖天下,要守之以谦让;勇力盖世,要守之以怯弱;富有四海,要守之以节俭。这就是抑制自满的方法。”孔子告诫人们,要想保持完满,必须做到不自满。若能做到谦、让、愚、怯四点,近可独善其身,远能兼济天下。

以来,随着中央强力推进反腐败,“大老虎”的一个个倒下,再次证明了老子“物壮则老”和孔子“满盈倾覆”的道理。同时,也给世人敲响警钟:有恃无恐的狂妄者必然没有好下场,为政者唯以谦和、辞让为处事原则,时时警钟长鸣,警示自己时刻清醒头脑,防止罪、祸、咎落到自己身上,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定。

《道德经》中的“三宝”及许多精辟见解都闪耀出思想的光辉,丰富了当代反腐倡廉思想,对促进当代领导干部廉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读书心得篇2

推荐阅读:

  昆虫记读书心得体会200字7篇(汇总)

  2024年参观学校实验楼心得体会(精选9篇)

  最新幼儿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优秀(5篇)

  小学军训心得体会100字左右(优质9篇)

  最新名师心得体会优质(7篇)

  高中阅读心得600字4篇(精选)

相关文章

文学范儿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