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一
个人理财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我们的财富积累和生活品质。在我个人多年的理财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首先,要明确理财目标;其次,要注重收支平衡;然后,要保持投资多样化;进而,要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最后,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理财知识和技巧。这些理财心得与体会,让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人理财规划,也希望能够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
首先,明确理财目标是个人理财的关键。理财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策略。假如你的目标是存款买房,在资金安排方面就要更加注重积累和储蓄;而如果你的目标是投资创业,那么你就需要更加关注风险和回报,选择更具潜力的投资项目。明确了理财目标之后,我们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财规划和决策。
其次,注重收支平衡是理财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收入和支出的平衡,避免超过自己的负担能力。理财不仅仅是追求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支出的合理安排。我一直坚持把固定的支出、存款和投资配置作为每个月的首要事项,并将剩余的资金作为自由支配的部分。通过合理安排支出,我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财务状况,并确保生活质量和资产增值之间的平衡。
其次,保持投资多样化是稳健理财的重要策略。投资不仅包括股票、基金、房地产等金融产品的选择,还可以包括知识、技术和社交等方面的投资。理财并不是只有短期投机和追求高风险高回报,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降低风险,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我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将一部分资金投入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一部分资金进行中长期价值投资,另一部分资金用于个人发展和学习上的投资。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我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并增加自己的资产和能力。
再者,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是理财的基础。我们要学会理性消费,避免冲动购物和奢侈浪费。要通过制定预算和消费计划,明确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避免过分消费和不必要的浪费。我一直坚持按需购物、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以及保持适度的自我奖励。通过理性消费,我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还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储蓄。
最后,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理财知识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我们需要不断跟进和学习新知识。要阅读相关书籍、参与理财培训、关注经济新闻等,提高自己的理财素养和投资分析能力,并根据市场情况和个人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理财挑战和机遇,实现财富的持续增值。
个人理财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明确理财目标、注重收支平衡、保持投资多样化、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以及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理财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增值自己的财务状况。希望这些个人理财的心得和体会能够对更多的人有所启发和帮助,让大家实现理财目标,过上更加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二
世界上很多才艺是讲究天赋的,就像音乐、运动,有的人天生就是这一块料,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唯独书法不是,没有人天生能写好字,只有依靠后天大量的练习才有可能成为书法大家。
理财也一样,学校是没有理财这样的一门课程,只有生活中多学习相关的理财知识,多了解不同的投资理财方法,才能有办法管好钱、理好财。
也许已经听过很多理财达人、专家分享的经验和道理,但我们还是理不好财?
是的,理财需要多练习,的练习就是多参与不同方式的投资,基金、股票、网贷、保险、信用卡,我们都要多尝试。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理财,哪条快就选哪条”,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不管年化收益率有多少,只要坚持了去投资,一定会收到回报的。
如果把理财看作一项运动,理财跟攀岩会有相似的地方。怎样找到一条最快捷最容易达到点的路径,需要考验参与者的体力和眼光,同时如果想要看到最美的风景,需要承受在攀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未知风险。
在投资理财的领域,收益和风险永远都是成正比,从来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理财方式,想要有多高的收益就要承受多大的风险。这里不是提倡我们要敢于冒着高风险去博取高的投资收益,而是要时刻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和可能对我们造成的威胁。
对此,建议是,高风险的投资只用闲钱去参与,而且要懂得及时止盈止损,稳稳的收益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理财就像一场龟兔赛跑,跑得快的不一定能最快到达终点,因为跑得越快,如果一旦失去平衡就会摔得越痛,反而像一只小乌龟那样坚持着一步一步往前爬,最终一定可以收获财富的宝藏,实现心中的梦想。
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三
论文摘要: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具有以信托贷款产品为主导,产品呢预期收益趋向合理,分成服务体系开始构建等热点。产品风险揭示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以及粗放式发展等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场方向,发挥理财业务对经营转型的重要作用;打造卓越品牌形象与特色服务,获取客户的持久信任与忠诚;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同时,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转变,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财产品银信合作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使商业银行纷纷推行以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为要内容的战略转型,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环境的日臻完善为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个人业务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提升同业竞争综合实力,拉长盈利成长周期。然而,我国商业理财业务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并受到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进程及特征,进而对当前理财市场中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展开分析,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进行探索。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9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几年外汇理财产品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竞争市场。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先锋的直接原因是,在当时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压力。
以来,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面对存款市场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持续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行力度,不断丰富和延伸理财品牌及价值链上的子产品。以工商银行为例,到分别(发行)销售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190亿元、755亿元和1544亿元,年均增速达185.3%;而仅上半年即累计(发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54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倍。凭借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习优势,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占据国内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可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转变经营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通过负债结构与收益结构的转变,形成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联动效应,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的演进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初期的外币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熟悉、专注并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依靠银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产品销售、资产配置、投资决策、清算分配等职能。
此后,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走低以及资本市场的走强,商业银行纷纷探索新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股票市场、产业投资市场。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票和实业投资。在此种投资路径打通以后,理财产品形式上的创新层出不穷,比如新股申购、信托受益权转让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产品组合而成的资产配置产品等。二是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覆盖全球市场的投资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币海外投资的通道,扩大了资源配置的半径,理财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与利率、汇率、股指挂钩的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1、信托贷款类产品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导
20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单手资本市场大幅下挫,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银监会加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响,理财产品的品种结构普遍发生显著变化。子年2季度开始,风险相对降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大幅增加,并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如招商银行全年累计发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理财计划”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票据盈利理财计划”两种信托贷款类产品宫674只,在其各类理财产品中的占比达到73.8%。其他各行也纷纷将信托贷款类产品作为理财业务推广的重点加以集中发行。如工商银行的“稳得利系列”、中国银行的“平稳收益计划”等。信托贷款类产品普遍具有投资标的明确、结构简单、期限多样、收益相对稳定等特点。从根本上讲,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内在特性符合当前阶段投资者、商业银行、借款人和信托公司等各方主体的利益。
2、公益性、专属性创新产品彰显理财业务价值
针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部分银行迅速反应,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质的创新理财产品。例如,建设银行在震后第五天就发行了“财富.爱心公益类08年第一期理财产品”,将募集资金的8%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定向捐赠于四川灾区,并且该产品不向客户收取认购费、管理费等任何费用。此外,在教师节期间,招商银行还特别发行了“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教师专享理财计划”,在原有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基础上赋予了“尊师重教”这一更具意义的内涵。此类以慈善、关爱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打破了以往理财业务同质化的常规,深化了理财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增强了客户的认同和忠诚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银行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对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3、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趋规范合理
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趋向于规范合理,与以往部分银行对新股申购类、结构挂钩类产品动辄给出40%或50%的预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顶”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例如,光大已拿回国内“阳光理财同升21号”挂钩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8%、4.5%、1.45%三档;中信银行投资于新股申购和信贷资产的“全面配置计划0807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4.38%;而农业银行的“本利年08第15期基金精选型产品”,招商银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购22期与套利理财计划”等均有给出具体的预期收益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资本市场低迷以及“零收益”实践等因素影响,各个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水平更加实际与客观;另一方面,按照银监会要求,对于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各个银行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不得给出“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尽管有所回落的预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吸引力,但从根本上讲,科学的、与实际收益情况吻合的预期收益率将对商业银行及其理财产品的美誉度和客户信任度产生积极影响。
4、产品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期限结构日臻完善
与以往同类型产品相比,各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_年所发行的全部理财产品中,期限在三个月(含)以内的产品数量占比达36.8%,期限在三个月至一年的产品占比达59.7%,而一年期以上的产品仅占全部产品3.5%。此外,其他各银行也注重短期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如工商银行“20_年第65期稳得利增强型信托投资理财产品”的期限为16天;中国银行的“博弈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分为14天、21天或1个月。在产品不断短期化的同时,各银行也注意产品期限结构的完善。以工商银行11月份发行的“稳得利”系列产品为例,其包含了29天、75天、90天、12个月等各种期限结构,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5、理财业务分层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
20_年来,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专属产品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业务更加注重客户细分,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举例而言,交通银行“得利宝新蓝58号产品”和“得利宝海蓝31号产品”对普通客户、交通银行客户进行了分层定价,产品预期收益与客户层次成正比。在交通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中,“交银理财”定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万元以上的客户;“沃德财富”地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0万元以上的目标客户,并提供专属客户经理、专属理财网点、专享增值服务等。同样,工商银行也全面升级了“理财金账户”服务品质,定期推出“理财金账户”专属理财产品,并通过贵宾理财中心、贵宾客户服务专线、贵宾网上银行等各种专属通道,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理财服务体验。各银行对中高端财富客户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市场细分能力的增强和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
1、信托理财集合资金用于贷款可能引发潜在风险
由于央行对信托贷款利率下线没有规定,因此信托贷款可以规避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下限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另外,虽然从实质上看是商业银行对用款单位放贷,但由于信托贷款与信托理财资金不在商业银行表内核算,因此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不用计提资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基于此,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开展了与信托挂钩的理财业务,筹集资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贷款。
信托贷款对银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属于表外业务,贷款的信用风险完全由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承担。在此情形下,银行和信托公司对借款人一般不会进行授信尽职调查,对贷款用途也不会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特别是贷款大部分在异地使用,就更缺乏有效地贷后管理一旦用款单位出现还款风险,担保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担保责任,将会给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银行也和信托业虽然对此不负有偿还义务,但也将面临系统性的声誉风险。
2、对客户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未提供必要的举例说明。风险提示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的话语,未对铲平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的阐释。
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产品的理财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将有关市场检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或中之参考条件时,未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解释。
3、熟悉国际交易规则的专业人才异常匮乏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于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个人理财业务挂钩标的投资方向将主要向境外市场发展,其中主要投资产品属于衍生工具范畴,因此熟悉国际衍生品通行的交易规则、惯例是维护我国商业银行从事国际衍生品交易合法权益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银行相关从业人员异常缺乏国际衍生交易经验特别是对国际规则的了解,更无从谈及灵活运用国际惯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营销宣传不够
个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的营销上基本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在银行营业厅里,都摆放着介绍理财产品的小册子或宣传纸,但缺乏特色产品和个性化方案,这同客户需求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即使是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了解的客户也不多。比如,“千里马”、“红双喜”等投资分红险,其复杂的条款,常常需要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明白,而各行却无人主动的向客户介绍。一些新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客户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看宣传册,客户根本弄不明白。
5、个人理财业务同质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同质化趋向。在业务范围上表现为,把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普遍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在财务策划上技术人才的支持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投资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从目前国内同业的情况来看,基础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严重影响了理财市场的健发展。
同时,金融产品的复制特点加剧了这一现象,一家银行刚刚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能够立刻跟进,名目虽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相似、投资收益相当,几乎是克隆。于是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保险、证券、外汇、基金等的投资组,缺乏特色。比如同一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会被几家商业银行代理,或者同一商业银行代理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只是名字的区别,而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对个人客户而言,这些产品的确眼花缭乱,却缺少实际吸引力。
四、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
从长远来看,由于理财业务将国内居民财富迅速扩张而引发的对金融业务的外在需求,与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创新实现战略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的内在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1、发挥理财业务对银行经营转型及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推进经营转型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应对利差收窄的挑战并拉长盈利周期。首先,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能够提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和收入结构的优化;其次,利用理财业务平台,商业银行能够实现与多个市场、多种业务的对接,并使之成为综合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和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若能与客户关系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与客户建立持久信任关系,成为客户完全可信赖的金融顾问,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优质目标客户的流失率,还将促进理财业务与储蓄存款、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不同业务类别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的实现,进而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对经营利润的贡献度,增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打造卓越品牌形象与特色服务,获取客户的持久信任与忠诚
当前,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和可复制性。在这一背景下,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财产品以及超越客户预期的特色创新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荣誉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产品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超出。在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商业银行持续地自身核心理财品牌加以塑造,通过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涵,与客户建立情感,从而赢取客户的忠诚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全部理财业务均冠以“金葵花”之名,经过持续不断的培养,更使客户自然而然低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品牌形象是难以被同业复制的。
在特色产品及服务方面,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更新理念,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热点和焦点,必须增强响应能力,即使退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和信服务,从而获取同业竞争主动权。理财不仅是一项规划、一个系统、一种过程,更是规避经济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当金融市场繁荣时,需要通过有效的理财手段实现财富增长;而当金融危机到来时,则更需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把握机遇,平稳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
3、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场方向,加大创新力度,为理财市场寻找新的加速器。货币政策的转向、相关监管政策的推出和调整以及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为理财业务的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近期,银监会相继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等多项政策,很多投资对象的价值将被重新发现,更多的市场品种将被发掘。例如,并购贷款类产品可能成为银信理财业务新的增长点。与传统的信贷资产类产品相比,并购贷款类产品将在投资方向、收益模式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此外,股权投资及pe类产品预计也将成为优化银信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银信合作层次的重要领域。此类创新将私人股权投资等纳入银信业务合作范围,打造个性比较强的高端理财产品,有利于银行与信托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品牌,进一步开创理财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4、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转变,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从国外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发展来看,理财业务并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根据细分目标市场以及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投资预期、风险偏好等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规划方案。尽管近年来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仍处于“关注产品胜于关注客户”的初级阶段,与理财业务全方位、差异化、个性化的本质内涵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长远看,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应遵循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由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以金融顾问、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投资理财服务转变。
5、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应既包括商业银行在提供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也包括理财计划或产品包含的相关交易工具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银行进行有关投资操作和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其他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方式和所开展的理财业务特点,制定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
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市场风险的防范于控制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首先应根据自身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建立并完善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研发、销售和管理有关理财计划,必须配备相应的资源,具备相应的成本收益测算与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内部价格专一等的能力和手段,对需要对冲处置的风险要有具体的技术安排。在进行相关市场风险管理时,应对利率和汇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评估可能对隐含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和应急预案。
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四
个人理财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个人财务回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决定报名参加个人理财课程。在课程的两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关于个人理财的知识和经验,对于理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个人财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个人理财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解个人财务
首先,个人理财课程教会我如何理解个人财务的重要性。在过去,我对个人财务只是个别的支出和收入的记录,没有系统化的思考和规划。然而,通过个人理财课程,我意识到个人财务涉及到更广泛的范围,如日常开支、节约、投资、保险等。了解个人财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经济状况,并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
第三段:合理规划个人财务
其次,个人理财课程教会我如何合理规划个人财务。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制定预算、设定目标、建立储蓄等基本理财规划的方法。预算不仅能够帮助我掌握每月的开支情况,还能提醒我遵循合理的消费习惯。设定理财目标让我有明确的方向,我可以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断提高收入和降低开支。建立储蓄习惯是个人理财的基础,通过储蓄,我可以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资金储备。
第四段:投资多样化
除了基本的财务规划,个人理财课程还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投资,并重点强调了投资多样化的重要性。在过去,我对投资只是停留在存款和买股票这些传统理财方式上,对于其他投资渠道并不了解。然而,通过个人理财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更多的投资方式,如基金、债券、黄金等。多样化的投资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并使财务状况更加稳定。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投资选择。
第五段:个人财务管理的自我反思与展望
通过个人理财课程的学习,我意识到个人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丰富自己的理财知识和经验。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律、耐心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能够实现理想的财务状况。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财务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个人财务管理,为自己和家庭创造更稳定的经济基础。
总结
个人理财课程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财务启蒙经历。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个人财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到了合理规划和管理个人财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财务管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个人理财课程的学习,我在理财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为自己的未来财务状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五
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理财的重要性,我也不例外。在这个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管理和利用自己的财务资源,我们将很难实现财务自由和生活的幸福。而通过多年的个人理财实践,我得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这些理财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发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制定一个合理的财务目标。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当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就可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战略来实现这些目标。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内购买一辆新的汽车,我们可以计划每个月存一定的款项,并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式来增加我们的储蓄。只有有目标,我们的个人理财才能有重心和方向性。
其次,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消费习惯对个人理财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没有节制和理性的消费者很难积累财富。因此,我们需要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建立一个预算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开支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此外,学会分析和识别消费欲望和真正的需求也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的购买行为是出于心理上的满足而不是真正的需求。只有当我们清楚自己的消费需求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财务资源。
第三,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也是个人理财的关键。我发现,把全部财富都放在存款账户上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相反,通过合理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我们的财富增长。根据个人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我们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各种资产类别。投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财务目标,还可以打败通货膨胀,保值增值。
除了正确的投资选择,保险也是个人理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不能预测未来发生的意外事件,但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合适的保险来减轻财务风险。生活保险、医疗保险、汽车保险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险种类。合理选择保险期限、投保金额和保险公司,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保障和更合理的保费。
最后,我认为定期检查和调整个人理财计划也非常重要。由于个人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时,我们的投资组合可能需要进行重新分配,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此外,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财务目标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地检查和调整,我们的个人理财计划才能保持有效和灵活。
总之,通过多年的个人理财实践,我深刻意识到个人理财对每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制定合理目标、培养理性消费习惯、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购买适当的保险以及定期检查和调整个人理财计划,这些都是我所掌握的宝贵经验和体会。我相信,只有通过科学、理性和规划性的个人理财,我们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和生活的幸福。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能为更多人带来启示和指导。
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六
个人理财课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个人理财不再只是银行存款和投资基金,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方面,例如税收规划、贷款管理、退休计划等。我有幸参加了一门关于个人理财的课程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个人理财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个人理财课上,我们学到了如何制定合理的预算和理财计划。在这个消费时代,很容易陷入浪费和无节制的陷阱中。通过理财课,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收入和开支之间应该保持平衡,并且需要理性地评估每项支出的必要性。我学会了设置储蓄目标和制定长期规划,以实现财务自由和稳定。这些理财技能将帮助我更加有效地管理我的财务状况,避免过度消费和负债的风险。
其次,个人理财课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投资。在过去,我对于投资只是听说过股票和基金这些高风险的领域。但是,个人理财课告诉我,投资不仅仅是股票和基金,还有更多安全且稳定的选择。我们学习了房地产投资、债券、黄金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基本知识,并了解了如何评估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这种投资知识让我感到信心,我知道如何更明智地分配我的资金,以实现长期收益和财务稳定。
此外,个人理财课还教会了我如何制定税收规划。税收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个人理财课提供了关于税收的基本知识,例如不同类型的税收和如何合法地减少税负。通过优化税收规划,我可以合理地规划我的收入和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额。这种知识对于个人财务的健康和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另外,个人理财课还教会了我如何管理贷款。在这个时代,贷款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依靠储蓄来支付大额支出。通过个人理财课,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负债并进行贷款管理。我了解了贷款的类型和利率,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还款计划来减少负债的风险。这种贷款管理技巧对于维持个人财务的稳定和健康非常重要。
最后,个人理财课还教会了我如何制定退休计划。退休计划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通过个人理财课,我了解了不同的退休计划选项,例如个人退休账户、养老金和投资计划。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以在退休后获得经济安全和自由。这对我的未来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为我可以更早地开始准备退休,从而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如何制定预算、投资、税收规划、贷款管理和退休计划。这种知识对于我的个人财务状况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将在未来派上用场。我将继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理财方面不断成长和改进。个人理财课教会了我如何管理和掌控自己的财务状况,这对我的未来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七
个人理财,是指每个人管理自己的钱财和资源的能力,旨在实现个人财务目标,提高财务状况。个人理财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有效的个人理财不仅可以让我们过上更稳定、更富裕的生活,还可以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我积累了一些关于个人理财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个人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是实现理财目标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自己的收入来源和金额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收入情况,才能更好地规划支出和储蓄。同时,也要详细了解自己的支出情况。通过制定预算表或财务记录,可以清晰地知道每个月支出的项目和金额,以便控制开支,确保每个月有足够的储蓄。
其次,合理设置储蓄计划,确保未来的经济安全。无论是为了紧急情况还是为了实现长期梦想,储蓄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个人理财中,设置合理的储蓄计划是确保未来经济安全的关键。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合理地确定每个月要储蓄的金额。其次,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来让储蓄得到更好的回报。比如,可以考虑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或者投资股票基金等。通过合理设置储蓄计划,我们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并为未来提供更多的选择。
第三,要审时度势,灵活调整理财策略。个人理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个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面临经济不景气或个人收入下降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支出,提高储蓄比例。同样,在个人收入增加或经济好转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提高支出,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关键在于及时把握住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而灵活调整理财策略。
第四,增加金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个人理财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只有了解金融知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制定理财策略,选择更优质的投资项目,降低风险。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金融书籍,参加理财培训班,或者请教专业人士等方式来增加金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财水平,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
最后,要有长远的理财目标,并为之坚持努力。个人理财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坚持努力,并保持长远的眼光。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长期的理财目标,比如十年或者二十年内成为百万富翁,然后通过分阶段的设定小目标来实现。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坚持努力。无论是储蓄、投资还是学习,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保持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理财梦想。
在个人理财的道路上,我深刻体会到了有效的个人理财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通过了解收入和支出情况、合理设置储蓄计划、灵活调整理财策略、增加金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并且坚持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实现个人财务的健康发展。个人理财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铺垫道路。因此,我坚信个人理财是每个人必须要关注和重视的重要事项,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才能够在这个金钱社会中生活得更加自由和富足。
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八
沃伦·巴菲特曾说,学习众多投资大师的智慧和经验是投资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对此,我深信不疑。这些投资大师靠着非凡的智慧和理性创造了巨额财富,演绎着一个个传奇,给许多人的投资生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名字早已成为财富和成功的象征,因此完全可以把这些投资大师的智慧和经验奉为圭臬与指南。
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巴菲特以及彼得·林奇就不用说了,他们的投资智慧和经验我们耳熟能详,是价值投资伟大的开创者以及实践者,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和典范。
约翰·坦普顿,被誉为20世纪全球顶尖十大基金经纪人之一,价值投资的先驱,甚至比格雷厄姆都要早。他的旗下有着全球绩效最高的弗兰克林坦普顿基金组织,自1954年创办以来,一直保持高达15%的回报率。坦普顿是著名的逆向投资者,他将“逆市操作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方法被归纳为,在大萧条的低点买进,在高点卖出。寻找价值投资品种,购买物有所值的东西,并且这个品种可能尚未被人研究。坦普顿从不相信分析工具、公式,他持股的时间大约5年,而认为卖出的最佳时机,是当你发现有另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比现在持有的一只高出50%之时。
麦克·普莱斯,曾掌管共同股份基金资产达130亿美元,20年间成长2600倍,典型的价值投资者。他认为只要做对了三件事,价值投资即可获得成功:1、股价低于资产价值;2、公司管理层持股越高越好;3、干净的负债表,负债越少越好。普莱斯最善于“在废墟中挖珍宝”,往往避开毫无价值的热门股,选择毫不起眼股票,因为不起眼的公司更容易被低估。他说,我喜欢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而热门股通常都太贵了,结果往往是热门股泡沫破灭时,普莱斯的基金却资产开始暴涨了。但是普莱斯又说,我不想成为第一,我只想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不断获得增长率。
马克·莫比乌斯,管理着超过130亿资产的坦普尔曼新兴市场基金。他总是在那些可能爆发政治、社会和经济骚乱的国家中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公司。“相比牛市,我们更钟爱熊市。”他说,“当看到股市强劲上涨时,我感到不大舒服,心情也低落,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很难寻觅到投资的良机;而当市场走低时,我反而兴致高涨。当听到天灾人祸、经济萧条或是革命爆发这些消息时,就意味着我们的机会也来了!”他的首要原则是,找出那些市盈率小于5,未来5年收益又好的公司,但是对于莫比乌斯来说,哪怕一只股票的市盈率已高达10倍,甚至20倍,只要它的未来5年收益前景足够好,那么它仍然具有投资价值。而一旦他认定并买进了一只股票,它往往就会在坦普尔曼的投资列表上保持5年,这是坦普尔曼基金的平均持股期。莫比乌斯告诫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如果没有比手中现有股票便宜15%以上的股票可买,那就绝不要卖出手中的股票。
罗比·伯恩斯,早先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1999年他开始投资股票。他从股票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9万英镑。伯恩斯的投资方法很简单,其中的“超级富翁假设法”更是别具一格。“超级富翁假设法”是说,假设自己是一个超级有钱的人,有能力买下任何公司或者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而且,自己还是一个理智的投资者,愿以合理的价格——当然,如果便宜则更好——买进关注的对象。如何判断买下这个公司是值得呢?首先要看公司的盈利情况,其次要看它的市场价值,只要这些股票在盈利,它就会坚如磐石,不太会大幅地下跌。虽然它们在股票市场上不是那么耀眼,但是它却会缓慢而且坚定的上涨,为投资者创造财富。
菲利普·卡特雷,在管理先锋基金的55年中,他给股东们带来了13%的年复合收益率。他选择的都是些不怎么热门的股票。喜欢那些盈利不断增长的公司,但是他说,“如果一个公司的盈利已连续增长15年,那么下一个年度的情况很可能会比较糟。”他还喜欢阅读优秀的资产负债表,他收集了大量年报,一般他都会仔细阅读。如果他发现报表中权益比率很低或者流动比率很低,就不会再看下去了。他还不想看到负债的字眼,而且流动比率至少要大于2。如果这是一家公用事业公司,那么就应该有合理的财务比率、有利的市场环境以及良好的监管气氛。他偏好那些只有几百或几千股东,并且市值在5000万以上的公司。而且卡特雷喜欢“收藏”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公司的股票。
约翰·内夫,管理温莎基金24年,年复合收益率为14.3%,而标普至只有9.4%。他总是相信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那些当时最不被看好的股票,他所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更新他的知识而不是从零开始。他紧紧盯住那些股市中不受欢迎的行业集团,对那些本益比非常低而通常收益率又很高的公司股票很感兴趣。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低本益比猎手”。然而,与格雷厄姆不同的是,他考虑的是公司根本性质。他需要是股价低的好公司。内夫坚持的选股标准是: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令人满意的现金流,高于平均水平的股票收益,具有优秀的管理者,公司能够持续增长的美好前景,颇具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以及一个具有经营余地的强劲市场,这一条最为有趣。因为投资者往往倾向于把钱花在高增长的公司,但公司股票并没有继续增长,这并不是公司本身经营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公司股价已没有了增长的余地。因此内夫买进的股票增长率一般为8%。
穆尼斯·帕巴里,一个极其关注巴菲特在特殊情形下进行的市场操作的人,帕巴里认为这种操作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不需要花心思去考虑。简单的购买然后持有的方法——即使以一个贴现率购买一家公司——总的来说要劣于在特殊情形下的操作策略,尤其是准备长期持有的时候。当“市场异象”出现时,比如市场出现极端的恐惧,或者某些公司的上空盘旋着乌云,那么它多半就是要被错误的定价了。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很难在这种情况下运作,因为当市场上涨时,特殊情形出现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此这种情形的投资并不一定凑效,只能让机会来找我们。所以我们基本上不用做什么,只要在那里阅读和思考就可以了。他需要寻找并购买那些优秀公司,理想的情况就是一家被低估的大公司,这样就有很好的机会能够在持有它时获得增加的内在价值,而不用等到它的价值完全显现的时候。帕巴里始终都在找低风险但高收益的机会:“好了,赚得可观;糟了,赔得不多!”这些法则适用于任何投资者或者创业者。
乔治·米凯利斯,原始资本基金及其母公司第一太平洋顾问公司的主管。他尽量购买市盈率低的股票。如果合适,他也经常以等于或高于资产的价值买盈利能力非常强的公司股票。米凯利斯尽可能地避免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在股市开始突破上升时,他也不介意业绩低于平均水平。米凯利斯不喜欢负债经营。他所持有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在15%左右,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平均为25%。利润高的公司一般没有太多的债务,而且这些公司中有债务的公司的负债水平也有下降的趋势。因此这些公司的安全性有额外的保证。他经常关注着大约300家公司,但是只有当一家公司股票看起来特别便宜时,他才会考虑买进。当股价跌到目标价格以下时,他就开始购买;价格越跌,他买得越多。他从不奢望自己全部或大部分股票都是以最低价买进的,因为他可能买得太早,但是他希望当股票跌至谷底时他仍然有资金继续买进。“咖啡罐型股票”——那些你可以在5年内不管不问并对其稳步升值充满信心的股票,这就是米凯利斯一生要寻找的股票。
沃特·施洛斯,巴菲特集团的成员,是巴菲特的老朋友。施洛斯在1955年离开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著名的演讲《格雷厄姆-多德都市里的超级投资者们》中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他。沃特·施洛斯从来不运用或接触有用的资讯,在华尔街几乎没有人认识他,所以没有人提供他有关投资的观念。他只参考手册上的数字,并要求企业寄年报给他,情况便是如此。他不喜欢跟管理层谈话,相对而言,因为股票更容易打交道,它不会和你争论,不会有情绪,你也不需要把它紧紧握在手中。施洛斯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买入廉价股的策略,但是几十年来他一直毫不动摇地坚持着,从未想去改变它。
麦森·霍金斯,管理着超过140亿美元资产的东南资产管理公司机构帐户。霍金斯对自己成功的原因没有丝毫的疑虑,他说,“我们的成功主要来自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沃伦·巴菲特的教导。”像巴菲特一样,霍金斯也喜欢好的公司,而且这些公司容易理解,有完美的平衡表,这些平衡表能带来自由的运营现金流,并能说明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占据优势。他也寻找那些有能力、以股东利益为导向而且擅长分配公司资本的经理。他通过计算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的现值来决定公司的内在价值。霍金斯像格雷厄姆一样,要求每一笔购买都应当有安全边际。他的安全边际非常具体:购买公司必须以不超过其内在价值60%的价格进行。在每一项交易中,他们寻找的东西与巴菲特寻找的一样: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好公司,这些公司由精明的经理人管理,并且能够以便宜的价格收购。
泽克·阿什顿,圣特尔资本公司的对冲基金经理。阿什顿非常着迷于案例分析,研究一个人是如何纯粹通过理性的资产分配来聚沙成塔,把很小的一笔资金发展壮大,将其组合成40-50年的高收益资产,以价值取向来对委托给他的资产进行投资,尽管阿什顿并不认为自己是完全传统的。阿什顿希望追逐任何可能产生价值的东西,尽量不使自己受限于任何一种规则。但是后来,阿什顿发现一切都取决于一项资产可以在其生命周期中产生多少现金流。于是阿什顿试着把所有问题都简化如下:我们是否认为今天的价格是个好价钱,是不是有能够提供给我们15%年收益的安全边际。这一般是最低的预期回报率。因此,阿什顿寻找的是最小的优质公司,它们的价格与自由现金流的比率是个位数。而且它们其他方面的状况都非常好,比如有很好的资产负债表、优质品牌、拥有一些缝隙市场、管理有方等。
比尔·米勒,他所领导的莱格梅森共同基金已经连续14年击败了标普500指数,虽然最近他饱受非议,但是他的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米勒方法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详细阐述的理论性方法,即:投资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窍门在于确定它的价值,这样就能理性地给资产定价,然后再以很大的折扣买下来。他总是把价值信托的投资对象控制在30-40家之间,把他的投资组合的一半资产投资于10家公司。米勒和沃伦·巴菲特之间有某些共性,他采用了一种非常低的换手率的战略,而且,他的投资组合与其他证券基金相比非常集中。他为公司估值的方法与巴菲特非常相似,他们把现金流看作是公司内在价值的衡量方法。虽然比尔·米勒的成功得益于遵循巴菲特投资的精髓,但是他并非毫无主见地盲从,比如巴菲特从来不投资科技公司,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懂科技公司,但是比尔用自己的方式,把巴菲特的方法运用到新的领域,为巴菲特提炼的投资哲学增加了新的知识和经验。
沃利·韦茨,掌握着50亿美元以上的共同基金的人。韦茨认为,要想在投资领域成功,你必须非常了解公司。这家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阻碍成功的最大障碍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否在法律方面拥有一些特权或特殊优势?这些都是自己必须要问的问题。韦茨在决定股票价值时,看重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它的价值,同时努力挖掘公司是否有持续的竞争优势,比如,公司是否有一些特殊的市场份额或特许权利。韦茨要寻找的是,相同的变量:可预测性、现金流以及管理层的能力。坚持投资于他能够理解的公司,经常将现金流远远大于运营资金的公司剔除出投资名单,选择那些具有聪敏而且诚实的管理层的公司。如果市场上具有以上优点的公司,并且它的价格在安全线以内,他会非常乐意成为这样的公司的主人。韦茨喜欢持股好几年。他的公司经手的股票一般都保持很低的转手率。
娄·辛普森,巴菲特厚爱有加的经理人,geico副总经理,专门负责投资部门营运。辛普森希望能够做到独立行动与独立思考,因此他贪婪地阅读日报、杂志、期刊和年报,他从不接受经纪分析师的建议。当辛普森看到一家维持高于平均获利能力的公司后,他就会找到公司的管理者面谈,以确定他们心目中优先考虑的是让股东价值达到最高,还是扩张公司的规模。辛普森是个很有耐心的投资者,他愿意等到企业的价格变得具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辛普森认为最庞大的交易是价格过高的不良投资。辛普森不注意股票的市场,也从不预测短期市场的变化,辛普森认为太过广泛且多变的投资组合,反而只会造成平庸的结果,他承认与巴菲特的谈话对他很有帮助,使他在这个题目上的想法能够澄明下来。辛普森的做法是将他的持股集中,如同手榴弹的集束,威力才大,比如在1991年的geico8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只包含8种股票。
罗伊·纽伯格,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1903年出生于美国,1929年进入华尔街。他既是唯一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大崩溃的人,又是成功地躲过了大萧条和大崩溃的人,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股灾中取得了骄人收益。纽伯格能够拥有巨大的财富,与他热爱生活的态度是紧密相联的。纽伯格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商业学校。但是他能够不断学习,他告诫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读书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实际的选择。他喜欢见到各种各样的人,并且从见到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纽伯格非常热爱书,而且性格很丰富、很敏感,纽伯格认为,要在股市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你必须客观地看待事物,要理性而务实,而不要看到别人希望的假象。市场有它自己的涨落的规律,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每隔几个月会有一次变化。有时候,一个长远的投资者可以忽视起落。
安东尼·波顿,欧洲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之一。波顿非常讲究投资策略:了解一家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要了解它的盈利方式和竞争能力。识别影响一家企业业绩的关键变量,尤其是那些无法控制的货币、利息率和税率变化等因素,对于理解一只股票的成长动力至关重要。如果一家企业非常复杂,则很难看出它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许经营权。波顿宁愿投资于一家由普通的管理层经营的优秀企业,也不投资于由明星经理经营的不良企业。波顿能够识别出当下被人忽视,却能在未来重新获得利益的股票。他认为投资股市的眼光要长远些,只要比别人看得稍远一点就能取得优势。要进行与众不同的投资,做一个逆向投资者。当股价上涨时,避免过于看涨。当几乎所有人对前景都不乐观时,前景却可能会越来越好;当几乎没有人担忧时,就是该谨慎小心的时候了。波顿获得投资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秘密,就是勤奋努力,勤奋努力地调研,勤奋努力地分析,而格外勤奋努力地调研和分析是成为持续成功的重要因素。
克里斯托弗·布朗,格雷厄姆门下最优秀的学生之一,长达37年坚持不懈地遵循格雷厄姆所倡导的价值投资信条。布朗认为当股价下跌的时候,恰恰是投资者应该全神贯注,瞪大眼睛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完全可以为自己找到能按低价买进的股票。事实上,风险更多地体现于你支付的价格,而不是股票本身。因此股票价格的快速下跌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投资者可以买到比崩盘前便宜得多的股票。当其他人在听到新闻报道后闻风抛售的时候,就是你为自己寻找价值投资机会的时候。但是在这里,重要的一点要认识到:如果一个企业有一份坚实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和可观的收益,它的股票价格迟早是要复苏的,只不过是反弹的早晚而已。布朗说,价值投资的宗旨就是要经常保持合理的安全边际。只要坚守安全边际的原则,就更有可能增加你投资组合的价值,减少与失败为伍的机会。
比尔·格罗斯,一位非常出色的资产管理者。他认为,不管在牌桌上还是在市场上,都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而投资更应当是一种长期的运作,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他警告大家,投资者最严重的错误就是过分追求高收益,不要只顾利润而忘记了对危机的应有戒备。因此格罗斯的经营方针是,冒着适度的风险,以便为客户获取诱人的收益,但这风险系数不能太大,不能令他们倾家荡产,连农场都卖掉。在他的投资组合中,主要以债券为主。债券投资总的收益很少超过8%。而他只要求每年超出债券市场的主要基准指标一个百分点就行了,因为只要每一年超出1%,累积10-15年,总的收益水平就会超出竞争者的15%-20%。格罗斯管理的债券价值约900亿美元,他只要从他的投资组合中每年产生收益1%,就是9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每年都会为投资者赢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格罗斯说,“我主要采取的是长期、保守的策略,就是从长远的角度击败市场——这可是我们的秘诀!”
这些投资大家在技术上或者个性上各有不同,但是他们仍然拥有许多共同点:
1、以价值投资为准绳,在大打折扣时买进;
2、勤奋学习,独立思考而不盲从;
3、充满理性,在行动之前认真研究;
4、紧跟行业的领头羊,关注具有行业壁垒或竞争优势的企业;;
5、将投资集中在几个最好的股票上;
6、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而不随意更改;
7、买好企业,视股票为公司的所有权;
8,长期持有,会在这个企业中持有很长一段时间;
9、注重企业优秀的管理者,决不低估管理层的重要性;
10、当他们为投资组合挑选投资项目时,远离“市场”。
我以为这些“共性”正揭示了这些大师们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在激烈竞争中能够屡屡取胜的秘密。詹姆斯·奥肖内西说得好,“一贯性是众多优秀投资者的共同特征,这使他们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如果你一贯地运用一种策略(即使它本身很一般),那么你将超过几乎所有不一贯的投资者,他们不停地入市、出市,在投资的过程中间更换策略,在做决定之前永远是犹豫不决的。要先实事求是地考虑你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你的方针,然后就坚持下去。在开舞会的时候,你的故事可能不多,但在长期中,你将是最为成功的投资者之一。成功的投资并不是炼金术,它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不懈地运用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策略,然后让它自己去漫漫发挥神奇的魔力。”
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九
个人理财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经济安全,还涉及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在我多年的个人理财实践中,我对其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首先是确立明确的财务目标和计划。其次是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遵循理性消费的原则。然后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储蓄和投资体系。接下来是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财知识和技能。最后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个人理财策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这些实践和经验,我发现个人理财不仅是一种管理财务的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首先,确立明确的财务目标和计划对于个人理财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财务目标是什么,例如购房、子女教育、旅游等。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为之付诸行动。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要进行明细统计,并将其纳入到一个长期的财务规划中。这样,不仅能够让自己保持理性消费的心态,还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财务资源。
其次,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是个人理财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个人收入中,将一部分用于必要的生活开销,另一部分用于储蓄和投资。合理控制和削减一些高耗费的开销,比如吃喝玩乐、购物等,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和投资。这样做不仅能够实现财务积累,还能够为个人创造更多的财务增值机会。
建立一个有效的储蓄和投资体系也是个人理财的关键之一。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储蓄和投资工具,比如定期存款、基金、股票、房地产等。分散投资风险,避免集中投资,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和保值增值。同时,定期的储蓄和投资也能够让个人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不断积累财富,实现长期财务规划的目标。
提高自己的理财知识和技能也是个人理财的重要内容。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财务形势,做出正确和明智的决策。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理财书籍、参加培训和研讨会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财技能和水平,为个人财务规划提供更科学和可行的建议和方法。
最后,个人理财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经济环境和个人财务状况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个人理财策略也应该与之相适应。定期检查和评估个人财务状况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考虑和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个人理财策略,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适应变化,保持个人财务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个人理财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理财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通过明确目标和计划、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建立储蓄和投资体系、提高理财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和优化个人理财策略等措施,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个人财务资源,实现个人财务目标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只有在不断实践和总结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理财能力,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财务,实现更好的财务增值和保值。
个人理财规划心得体会篇十
有人认为我只讲理论,而不讲实践,似乎将理论(或知识)游离于实践。我以为这是不对的。其实最近几年来我愈来愈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先从我个人的体会谈起,价值投资的许多争论表现为观点的分歧,其实是关怀的不同。
1、我所关怀的问题
当前我所关怀的问题有两个:
a、引导我走上价值投资之路的问题;
b、我走上价值投资之路后遇到的新问题。
我的a问题是:格雷厄姆-多德或巴菲特-芒格所提供的投资方略从理论上看是那样的完美,那样令人信服和让人向往,可是在实践中,又是那么艰难,充满那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二者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有些人只是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价值投资的不适用,与之相对的观点则把问题归结为操作上的失误,但是他们几乎没有反省“反差”,也就是一流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反差”。由这个问题扩展开去,就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投资理论和实践之间究竟应该是什么关系?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所有这类“反差”事件中究竟能够提取出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来?这相当于哲学中的原生性问题。
由此生成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价值投资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孰优?什么情形下可以进行长期投资,什么情形下不能进行长期投资?等等。这就是我所关怀的b问题,相当于哲学中次生性问题。
a和b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没有a,则无以b;但如果继续b,则不能没有a。a是既往历史中的表现,尽管它在现实中还在延续;而b则是我们现在的实际。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以为应该通过研究历史、经济、投资等实证学科来寻找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因此,必须大量阅读经典著作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著作,包括投资史上其他重要人物传记、访谈、报告和信件等等。通过阅读这些著作,使得自己能够站在历史的前沿,从而审视整个市场。
2、一个例证
比如,如何看待价值投资的适用性问题。当前的a股市场已经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以为市场正走入了类似于a股1999年所谓的科技股行情。但是这样的走势,实际上在美国市场中已经上演过两次,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上演了一场“漂亮50”大溃败的画面,另一次则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上演了一场网络股泡沫破灭的悲剧。两次市场几乎都表现出一个相似的特点:估值出奇地宽阔,不同股票的估价高的极高,低的极低。并且高估最厉害的一直是表现最好的,而低估最厉害的则一直表现最差,因此股票越来越与其代表的企业脱钩,这一点也与今日相似。
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投资者进行考察。一个是比尔·鲁安,另一个则是朱利安·罗伯逊。比尔·鲁安在1973-1974年那几年时间里,成了当之无愧的亏本大王。竟然连续四年遭受低于标准普尔业绩,比尔·鲁安把它比喻成“类似中国的水患之灾。”更为严重的是到1974年,他的红杉基金已比市场落后了令人咋舌的36个百分点。到后来,他只好“躲在桌下,不敢听电话,心里盘算着风暴是否已平息。”而朱利安·罗伯逊则更是出演了一曲价值投资的“悲歌”。随着投资者不断大量的赎回,最终导致朱利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因为无法赚钱而解体。不仅老虎基金如此,当时股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价值投资者也都遭遇了重创,沃伦·巴菲特的公司股票在1999年几乎下跌了32%。另一个著名的价值投资者塞思·卡拉曼在1998年则遭遇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亏损的财务年度”,市值下降了16.3%,卡拉曼把它形容为“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而这一年正是他股票投资过多,持有现金过少的时候。
3、结论
我一直都有这种想法,当我们在汲取书本知识时,应该将那些理论(或知识)尤其是投资知识视同历史。历史是构筑理性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其中就隐含以史为鉴的意思。因此那些“未能记住历史教训者,注定要重蹈覆辙。”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稳固如山。以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为例,虽然格雷厄姆在第一版第一页就警告我们,“过去经验结晶而来的规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再有效,但是从今天的投资行为、投资选择以及股票持有方式等来看,格雷厄姆在第一版中确立的聪明投资的基本原则依然完美而无懈可击。
之所以必须学习理论(或知识),是因为理论会“讲得清楚”,合乎逻辑,力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并且已经被公共地反复验证。而实践就要“想得周全”,不能只此一家、排除其他,因此要博采各家之长,汲取经验教训,以求事情本身的集成优化。所以,应该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既不能用实践的方式搞理论,也不能用理论的方式搞实践,两者之间既分工又互补。虽然实践可以出真知,但是在投资领域中却显得无比艰难。《非理性繁荣》的作者罗伯特·希勒认为他能够预测20_年的金融危机,是因为他喜欢阅读任何方面的理论,包括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因此对于我个人而言,无论如何,离开了理论(或知识),则一事无成。这就是我在学习中的初步体会。
最新个人投资理财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