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儿 > 商务范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4年社区医院社会实践心得5篇(实用)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社区医院社会实践心得一

目前上海的基层预防工作和流行病学的数据采集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其他地区具体的操作方式不详。就拿上海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熟知的地段医院,是构成三级医疗体系的第一环,其主要职能是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疾病进行一二级预防,同时承担着部分重大疾病的疗养、康复工作,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负责对该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

一、服务对象覆盖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疾病监控的对象同样是社区居民,疾病的监控应该是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区居民接受了相关的卫生服务?以下这些问题就出现了:

1、在可以选择更好医疗服务的情况下,社区居民是否愿意接受社区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2、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否适应社区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4、是否能保证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均能在社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5、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是否合理;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左右了社区居民的选择。由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作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职职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医院,大病则上大医院就医,不会选择地段医院的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诊疗手段单一,也成为了人们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之一。按我们带教的话说来地段医院就医的人开药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社区卫生服中心推出了类似于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务,虽有些类似于国外的家庭保健医生,但实际差距却很大。同时由于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多数人对于类似的上门服务不甚信任,同样造成了一定服务困难。由于服务对象与监控对象是一致的,也直接导致了疾病监控覆盖率的下降。

二、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应用。由于服务对象覆盖率低,而疾病监控需要全覆盖,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区卫生人员上门完成,即便这样依然不能达到有效的覆盖率,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疾病监控(尤其是传染病)的困难。同时由于一级医院覆盖率的下降,上级医院的工作量随之明显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对短缺的有趣场面,大医院急诊的繁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医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疗重病和疑难杂症的同时还要忙于应付社区常见疾病。在社区医院资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又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曾几何时,和一位英国医生聊起了英国的全民医疗体系。她说,在英国,要进入大医院就医,必须由社区医生的转诊,否则医药费一律自付,这就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关从业人员不足,学历层次不高。从各大医学院的就业趋向来看,更多的医学生倾向于去二级或三级医院就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培养一个医学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多则七年、八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的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硕士或博士去地段医院当医生是很多医学生和家长所不能接受的,而培养全科医生又是现在国家培养医学生的一个方向,任重而道远。其实在国外,医生兼职的情况也并非鲜见,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国医生,既做家庭医生,又为当地的一家大医院做心彩超。同时医院的联合也是加强各级医院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将若干一二三级医院整合起来,促进医生交流,共负盈亏,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补充:在后来实习的几天里越来越发现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实在是低得可怕,重复劳动率高得惊人。换句话说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随访病人的时间少,用在输入、核对数据的时间多。社区医院的大部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工作方法落后。)

四、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在大医院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医成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人常见病较以前也有明显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些问题了呢?在社区服务时,我们为病人量血压,发现高血压不在少数,有些居民的血压高达180/110mmhg,自己却浑然不知,他们中不少是中年人和烟民。今天老师的课上说到一些病人到地段医院配药,但不听医生医嘱,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饮食,结果吃了药血糖还是一塌糊涂。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会还要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有一些人会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调查,甚至给予调查者假资料,给流行病学调查造成很大的麻烦。

五、疾控传报网络不完善。该不完善指的不是传报制度,而是电脑网络。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经可以做到全市网络一体化,在任何市级或区级精神病医院,只要发现精神病人就能直接传到网上,相关社区医院即刻派人进行随访。但有很多疾病的随访传报都是人工制表、打印,没有相关的网络,人力花费极大,尤其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如果可以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将相关数据定期输入,就可以减少很多了劳动力。甚至于可以将一部分数据记录在社保卡或者身份证上,只要卡一刷,数据自动传报不就可以快很多。(仅是一种设想,不知道有没有可行性。)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篇4

社区医院社会实践心得二

在社区医院的见习转眼已经过了一周多了,我们从一开始的对一级医院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不仅熟知社区医院的运转模式、主要职能,而且还能在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协同完成特定的课题调查,不能不说,这一周半的对我们来说是漫长的,也是飞逝的。

把我们的工作总结一下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在社区卫生站点的见习。

其实在我家的楼下就有这样的一个卫生站点,我也曾经因为配药而去过,但是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个卫生站点的一般职能为何,总觉得这就是一个配药的地方。要不是那里还能挂盐水的话,其实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于药房的。而直到这次见习,我才真正了解了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我们国家整体医疗结构的一部分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到达临汾街道社区医院的第一天,带教的老师就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不同分级的医院具体的功能划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像以前我们说的地段医院之类的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级医院比如各区的中心医院则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三级医院就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了,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级医院以预防宣传为主,二级医院以治疗为主,至于三级医院则是兼顾治疗与研究。

接着我们就在老师的安排下,个人分散下去了各个居民社区的卫生站点,深入的了解社区的医疗结构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应功能的。通过与以往在三级医院的就诊与见习经历的比较,我发现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医患关系的不同。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时候,由于人数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较重活比较复杂,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每个走廊里会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诊,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长时间。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为了排队的时间少一点而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到医院排队挂号。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时候,又由于医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么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诊过程的仓促,往往等等几小时,看看几分钟,病人们怨声载道,医生们也并不轻松。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但是一级的街道社区医院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就截然不同。在卫生站点的时候,虽然每天的病人总数远没有三级医院的一个医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时间段,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较多的人排队等待的现象。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这里等待的病人没有大医院里那种焦躁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邻里街坊之间谈笑风生的悠闲之态。而且在看病的时候,也由于和医生比较熟,所以常常能够得到一些细节之处的关照,使看诊之时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与被求助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融洽的朋友关系。三级医院虽然也不是不愿意做,但是人数方面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会有这个时间,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结束了。

同时社区卫生中心对于居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需要维持治疗但是病情又不是很严重和复杂,这时候卫生站点就可以就近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同时又为二、三级医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级医院的运转模式以后,我们接到了老师安排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以及独居老人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区医院的运转方式及其在居民间的影响力。通常我们在医院做调查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拒绝我们的,那些我们自己都觉得繁琐的调查,那些病人们却能够耐心的一项项做完。后期我们以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为主。虽然上门访问的时候确实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态度很不耐烦,但是一旦我们讲明了情况,并且具体说明是社区卫生站的某某医生让我们上门的以后,他们通常都会很客气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虽然拒绝的也有,但态度上就没有那么粗暴了。由此可见,那些站点的老师们在是一名医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让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点的老师,她们都不用看病人的相关资料,只凭借记忆,就能对病人的病情状况、性格脾气甚至家庭状况都能一一道来,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调查问卷本身。我们发现,高血压的那份问卷缺少多个正常状态的选项,而且对于面色观察的选项也太少,建议改成像舌脉象一样的开放式填写。还有独居老人的那份调查,虽然它是国际化量表有助于调查结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份量表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上面的很多问题最多只适合于老人自己看了填写,而并不适应于调查者直接开口问,尤其是在还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不但现在我们国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们的尺度也不是现在我国的老人们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问题太直接回给采访人造成不礼貌的感觉之外,也有些问题过于开放,比如对于老人关于与异性接触的看法之类的问题,我不认为那些老人愿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觉得自己对于别人是个负担”之类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很问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别的一些问题来旁敲侧击,那么必然最后的结果会呈现相当的误差。总之,我认为,如果要调查我国独居老人的状况的话,最好那些量表还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头看看,这短短一段时间的见习使我们对社区医院的体制及其运转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认识,对于医院的分级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体认。但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认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还有待于我们以后实践过程中的操作与锻炼。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篇3

社区医院社会实践心得三

作为一名医学的学生,这是我的第一次个人社会实践。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去社区服务中心东街服务站里面提前感受见习的氛围,真正到医学领域去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增添动力!在征得负责人的同意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见习实践工作。

第一天主要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注意事项及如何与病人沟通。在实践的七天中必须8点正式上班,听从医生安排。对待病人,要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当天晚上做好小结。

按医生的指导,给病人量体温、抓药、换药。

向医生、护士学打针、挂点滴、测血压。根据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实习报告网输液换液的基本要领;掌握了测量血压的要领;抽血的要领等。下面简述血压测量方法:患者坐位或者卧位,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气囊绑在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塞进一指为宜,听诊器应放在肱动脉处,缓慢充气。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刚开始还抓不住要领,后面测了几回,慢慢才有点感觉,动作也越来越规范。

医德方面。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从这几天的实践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个人方面。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习生,但是我有着真心求学的态度。在七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或实习生,要做到: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2、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4、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5、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再过两年我将真正走进医院见习实习,这次的经历为我以后的学习提供了经验。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篇2

社区医院社会实践心得四

我是一位学临床的医学生。根据我们的实习大纲,最近正好被安排到社区医院的防保科实习预防医学。实习之后感觉我们的社区卫生问题实在太多太多。我在自己的blog上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但似乎少人问津,现又补充了一些内容,贴于此处,与大家交流。

目前上海的基层预防工作和流行病学的数据采集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其他地区具体的操作方式不详。就拿上海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熟知的地段医院,是构成三级医疗体系的第一环,其主要职能是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疾病进行一二级预防,同时承担着部分重大疾病的疗养、康复工作,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负责对该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

一、服务对象覆盖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疾病监控的对象同样是社区居民,疾病的监控应该是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区居民接受了相关的卫生服务?以下这些问题就出现了:

1、在可以选择更好医疗服务的情况下,社区居民是否愿意接受社区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2、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否适应社区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4、是否能保证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均能在社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5、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是否合理;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左右了社区居民的选择。由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作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职职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医院,大病则上大医院就医,不会选择地段医院的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诊疗手段单一,也成为了人们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之一。按我们带教的话说来地段医院就医的人开药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社区卫生服中心推出了类似于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务,虽有些类似于国外的家庭保健医生,但实际差距却很大。同时由于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多数人对于类似的上门服务不甚信任,同样造成了一定服务困难。由于服务对象与监控对象是一致的,也直接导致了疾病监控覆盖率的下降。

二、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应用。由于服务对象覆盖率低,而疾病监控需要全覆盖,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区卫生人员上门完成,即便这样依然不能达到有效的覆盖率,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疾病监控(尤其是传染病)的困难。同时由于一级医院覆盖率的下降,上级医院的工作量随之明显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对短缺的有趣场面,大医院急诊的繁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医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疗重病和疑难杂症的同时还要忙于应付社区常见疾病。在社区医院资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又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曾几何时,和一位英国医生聊起了英国的全民医疗体系。她说,在英国,要进入大医院就医,必须由社区医生的转诊,否则医药费一律自付,这就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关从业人员不足,学历层次不高。从各大医学院的就业趋向来看,更多的医学生倾向于去二级或三级医院就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培养一个医学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多则七年、八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的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硕士或博士去地段医院当医生是很多医学生和家长所不能接受的,而培养全科医生又是现在国家培养医学生的一个方向,任重而道远。其实在国外,医生兼职的情况也并非鲜见,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国医生,既做家庭医生,又为当地的一家大医院做心彩超。同时医院的联合也是加强各级医院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将若干一二三级医院整合起来,促进医生交流,共负盈亏,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补充:在后来实习的几天里越来越发现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实在是低得可怕,重复劳动率高得惊人。换句话说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随访病人的时间少,用在输入、核对数据的时间多。社区医院的大部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工作方法落后。)

四、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在大医院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医成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人常见病较以前也有明显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些问题了呢?在社区服务时,我们为病人量血压,发现高血压不在少数,有些居民的血压高达180/110mmhg,自己却浑然不知,他们中不少是中年人和烟民。今天老师的课上说到一些病人到地段医院配药,但不听医生医嘱,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饮食,结果吃了药血糖还是一塌糊涂。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会还要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有一些人会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调查,甚至给予调查者假资料,给流行病学调查造成很大的麻烦。

五、疾控传报网络不完善。该不完善指的不是传报制度,而是电脑网络。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经可以做到全市网络一体化,在任何市级或区级精神病医院,只要发现精神病人就能直接传到网上,相关社区医院即刻派人进行随访。但有很多疾病的随访传报都是人工制表、打印,没有相关的网络,人力花费极大,尤其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如果可以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将相关数据定期输入,就可以减少很多了劳动力。甚至于可以将一部分数据记录在社保卡或者身份证上,只要卡一刷,数据自动传报不就可以快很多。(仅是一种设想,不知道有没有可行性。)

社区医院社会实践心得五

在社区医院的见习转眼已经过了一周多了,我们从一开始的对一级医院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不仅熟知社区医院的运转模式、主要职能,而且还能在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协同完成特定的课题调查,不能不说,这一周半的对我们来说是漫长的,也是飞逝的。

把我们的工作总结一下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在社区卫生站点的见习。

其实在我家的楼下就有这样的一个卫生站点,我也曾经因为配药而去过,但是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个卫生站点的一般职能为何,总觉得这就是一个配药的地方。要不是那里还能挂盐水的话,其实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于药房的。而直到这次见习,我才真正了解了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我们国家整体医疗结构的一部分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到达临汾街道社区医院的第一天,带教的老师就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不同分级的医院具体的功能划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像以前我们说的地段医院之类的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级医院比如各区的中心医院则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三级医院就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了,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级医院以预防宣传为主,二级医院以治疗为主,至于三级医院则是兼顾治疗与研究。

接着我们就在老师的安排下,个人分散下去了各个居民社区的卫生站点,深入的了解社区的医疗结构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应功能的。通过与以往在三级医院的就诊与见习经历的比较,我发现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医患关系的不同。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时候,由于人数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较重活比较复杂,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每个走廊里会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诊,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长时间。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为了排队的时间少一点而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到医院排队挂号。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时候,又由于医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么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诊过程的仓促,往往等等几小时,看看几分钟,病人们怨声载道,医生们也并不轻松。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但是一级的街道社区医院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就截然不同。在卫生站点的时候,虽然每天的病人总数远没有三级医院的一个医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时间段,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较多的人排队等待的现象。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这里等待的病人没有大医院里那种焦躁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邻里街坊之间谈笑风生的悠闲之态。而且在看病的时候,也由于和医生比较熟,所以常常能够得到一些细节之处的关照,使看诊之时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与被求助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融洽的朋友关系。三级医院虽然也不是不愿意做,但是人数方面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会有这个时间,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结束了。

同时社区卫生中心对于居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需要维持治疗但是病情又不是很严重和复杂,这时候卫生站点就可以就近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同时又为二、三级医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级医院的运转模式以后,我们接到了老师安排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以及独居老人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区医院的运转方式及其在居民间的影响力。通常我们在医院做调查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拒绝我们的,那些我们自己都觉得繁琐的调查,那些病人们却能够耐心的一项项做完。后期我们以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为主。虽然上门访问的时候确实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态度很不耐烦,但是一旦我们讲明了情况,并且具体说明是社区卫生站的某某医生让我们上门的以后,他们通常都会很客气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虽然拒绝的也有,但态度上就没有那么粗暴了。由此可见,那些站点的老师们在是一名医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让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点的老师,她们都不用看病人的相关资料,只凭借记忆,就能对病人的病情状况、性格脾气甚至家庭状况都能一一道来,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调查问卷本身。我们发现,高血压的那份问卷缺少多个正常状态的选项,而且对于面色观察的选项也太少,建议改成像舌脉象一样的开放式填写。还有独居老人的那份调查,虽然它是国际化量表有助于调查结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份量表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上面的很多问题最多只适合于老人自己看了填写,而并不适应于调查者直接开口问,尤其是在还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不但现在我们国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们的尺度也不是现在我国的老人们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问题太直接回给采访人造成不礼貌的感觉之外,也有些问题过于开放,比如对于老人关于与异性接触的看法之类的问题,我不认为那些老人愿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觉得自己对于别人是个负担”之类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很问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别的一些问题来旁敲侧击,那么必然最后的结果会呈现相当的误差。总之,我认为,如果要调查我国独居老人的状况的话,最好那些量表还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头看看,这短短一段时间的见习使我们对社区医院的体制及其运转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认识,对于医院的分级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体认。但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认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还有待于我们以后实践过程中的操作与锻炼。

社区医院实习心得篇3

推荐阅读:

  2024年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200字 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500字(实用六篇)

  2024年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心得体会五篇(实用)

  最新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心得感悟(通用十三篇)

  2024年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1000字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优质(六篇)

  最新暑假大学生三下乡心得感悟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五篇(汇总)

  2024年大学生支教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5篇)

相关文章

文学范儿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