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考语文还是高考语文,作文都是受人关注的,同时也是试卷中分值的一个项目。文学范整理了20_年高考作文素材三篇供大家鉴赏。
【篇一】20_年高考作文素材800字
信念如磐,初心如故
段莉萍现任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自参加工作以来,在27年与法律相伴的日子里,段莉萍一路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成长为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荣誉。她坚持用真情办案,用微笑迎接当事人,用爱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用耐心化解矛盾纠纷,用诚心服务群众,用公心赢得信任,让法律更贴近民心。前不久,段莉萍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评为“最美公务员”。
“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于用行动做出的表率”,这是同事们对段莉萍的评价。三个“最”字,表达了同事们对她的赞誉和认可。一名基层法官,之所以能被评选为“最美公务员”,就在于她、真心为民。
段莉萍常说,“法院的判决要让人信服,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真心和耐心、时间和精力”。工作中,她坚持用情讲解、用理劝导、用心感受,在化解矛盾、案结事了上下功夫。说到容易,做到不易。为此,她总结出了一套“三一三心”法则,即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腔热情和热心、耐心、细心。这是对待群众的基本态度,也彰显了司法为民的办案温度。
始终,才能更好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段莉萍认为:“人的事业要有一种东西支撑,那就是信念。”自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作为工作目标,不怕山区工作生活环境苦、敢于啃下硬骨头、勇于挑起重担子,坚守着一名基层法官对法治的信仰。因为信念如磐、初心如故,事业才能长久,人生才有价值。
段莉萍让法律的光辉温暖群众的内心,也是公务员队伍中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的典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梁志埠,告别新婚妻子,提前结束假期,连夜返回工作岗位,奋战在交通检疫第一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山西大同财政局吴苏俊“背着父亲去扶贫”;河北赤城扶贫办冯强3年走遍全县440个行政村……一大批人民公仆敢担当、善作为,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扛重活、打硬仗,为群众着想,受到群众赞誉。他们是“最美公务员”,也是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必将激励更多公务员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在新时代再创新绩、再立新功。
【篇二】20_年高考作文素材800字
书写钢轨上的最美风采
于本蕃,现任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他是青藏铁路开通试运营之初第一批工务派遣人员,带领线路工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唐古拉地区承担养护任务。自20_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通运营以来,于本蕃就坚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峰等地区养护线路,十几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呵护着这里的每一寸钢轨。前不久,他被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授予20_年“最美铁路人”称号。
在世界上海拔、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当“线路医生”,是什么感受?于本蕃用脚步写就答案。每天徒步巡检时间超过8小时;每走50米,就要单膝跪在钢轨上,俯下身子检查轨道平顺度;每行走100多米,就下意识地用脚踩踩路基,确保线路状态稳定……看似重复的动作,他一坚持就是5000多个日夜。
与钢轨朝夕相伴、与冻土日夜抗争,怎能没有困难?海拔4000多米,极端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环境恶劣可想而知。于本蕃说,“我体力好,多干点是应该的。”其实,哪有用不完的体力,又何来钢铁之躯?靠的不过是默默坚守和辛勤付出。
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与于本蕃一样,“最美铁路人”身上散发出奋斗的光芒;矢志不渝、心系群众,“最美铁路人”的奋斗故事见证着为民之心。“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中,武汉站33名党团员骨干组成“头雁”党团员突击队,确保援助物资不耽误一秒钟、24小时不间断抢运;从零开始建立图形化软件开发平台,代码量超过100万行,集成600余个标准化功能块,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研究员张波带领团队为复兴号装上“中国心”;20多年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邢云堂,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关键时刻,铁路人毫不退缩,与生命赛跑;年复一年,铁路人爱岗尽责,书写不凡事迹。
从雪域高原到沃野平原,从穿梭在四川大凉山里的“小慢车”到奔驰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高铁列车,纵横交错的铁路交乎经济社会的畅通运行。坚守在车站和车厢,奔波在铁路边、轨道旁,从零起步探索到零误差检修……铁路人辛勤护送旅客平安出行、保障货物顺利运达,用创新推动现代化铁路建设飞驰向前,也以奉献为群众铺就致富的希望之路。以“最美铁路人”为榜样,为民服务永不停歇,创新安全互促互进,就一定能在建设现代化铁路强国的道路上,续写新的奋斗故事。
【篇三】20_年高考作文素材800字
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每项工作都连着千家万户,当努力带来改变,会收获别样的满足。
见到利措时,她正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包虫病病房里来回穿梭。西宁很冷,利措却鼻尖冒汗,一刻不得闲。
利措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她有一个特殊身份——驻院干部。
长期以来,高原上的牧民逐水草而居,卫生条件又跟不上,包虫病一度在青海很流行,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去年8月,为让更多包虫病患者接受救治,一场守护牧民健康的行动在雪域高原展开。
得知需要干部驻院负责协调,在达日县妇幼保健站工作的利措第一时间报了名。长年生活在牧区,她知道不少牧民住院治疗还有些不便。帮忙翻译藏语、办理医保手续、安抚患者情绪……这些成了她的日常工作。
“虽然有时候很累,但看着老乡们一个个治愈出院,就觉得很值。”利措向我展示她和患者们的合照,难以掩饰的成就感写在脸上。她说,许多患者出院后逢年过节还会发来祝福短信,那种被需要的幸福感就会充盈心间。
在基层采访,像利措这样的干部,我还遇到过很多。一次在祁连县,遇到农技员马金云,他1988年大学毕业后,就从西宁来到这里,一待就是30多年。在海拔3000多米的草原上,他改良牦牛品种、改进养殖技术……其间,有过多次调动回城的机会,他都放弃了,只是因为牧民们需要他。
他说,每每看到乡亲们热情洋溢的笑脸,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这片土地带给自己的,远比他给予这片土地的要多得多。
对许多基层干部来说,他们的工作或许平凡、琐碎,有的还很艰苦,但每项工作都连着千家万户。当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改变,给乡亲们送去更多美好,干部们也会收获别样的满足。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同。这些干部的经历告诉我,用情付出,用心投入,被群众需要,在满足群众需要中收获支持与信任,同样是一种深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