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下面是文学范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周记随笔600字大全,供大家参考。
【篇一】
军训后淋完了小雨走进教室,拿起作文本准备写随笔,偶然发现本中夹着一个小纸条,也许是谁看了我的随笔,说让我就自己随笔中的“指问飞逝的流年只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伤,而我们永远不会止步在经”再写一点感想,我微微一笑。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写的,这句话是从一个*的QQ签名上抄来的,当时这个*正值恋爱时期,总写些莫名其妙的话:“指间飞逝的流年,只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伤,是否有一天,我们也会止步在曾经。”每个恋爱中的人,都充满了诗意,可作为高中生,具有这种诗意是不太妥帖的。所以,我把它稍稍改动,就变成自己的人生格言了。
爱看夕阳,爱深秋独立,因为这时总能给人一种时间流逝之感,一点萧瑟,几分凄凉,当你真正捕捉到这种感觉时,才真正觉得自己很深沉。也许夕阳西下秋风萧瑟,这就是流年吧。不住旋转的时间之轮,我们在上面匆匆摆动,而或曙光乍现,春和景明,这就是流年,永远消逝的时间。
也许流年真的飞逝于指间,因为手指从未将流年抓住,指间确乎小的缝隙,却让时间流走。蓦然回首背后只是繁华的街市,我们的光阴隐匿于喧嚣。捧捧细沙,放开手,沙子从指间滑过,原来这就是流逝再看双手,只是多了几条时间的痕迹,多了几丝苍老罢了。
喜欢细雨纷飞,喜欢喝茶,因为这时人是最淡泊的,所有过去的伤,都被茶香冲淡,那些在心中深深烙印的,都变得轻描淡写,因为我们永远回不到过去,所谓深刻,甚至轻描淡写,都只是过去罢了,都随着流年淡化。既然过去不能止步,我们又何必止步于过去。流年匆匆,我们就随着它一起匆匆吧。那些过去了的,就让它成为指间的痕迹吧,因为,时间,人生,我们不逗留。
轻描淡写的过去,指间飞逝的流年,只是随着命运转盘转动,而我们也永远不要在人生之路逗留。
【篇二】
白果树院是我xx时代的校园。在那里,我幸福地度过了三年的美好时光。如今,已有好长时间没去那个院子看看了,也不清楚校园里那古朴的一角还是否存在,但它将永远珍藏在我心里,萦绕在我梦里。
开学不久,便逢金秋了。两棵白果树的叶子全变为浅*,乍看,让人以为开了一树的小黄花。或许你会觉得那是一群金色的蝴蝶栖息于枝头,且轻轻地扇动着翅膀,反射着秋天灿烂的阳光。细看时每片小叶子都象把玲珑可爱的小折扇,披盖着累累的白果。风乍起,树冠摇动,刷刷的,象老人爽朗的笑。霎时间,满目已是飘舞的黄叶,雪片一般纷纷飘扬着,洒了一地,落了一身。
上课时,偶尔会有一片金*的小叶子飘进教室的窗口,栖身于我们的桌上。我们便突发“奇想”,偷偷地在树叶上题首小诗,夹进书里。以后,我们常用这种小折扇式的叶子写上所谓的诗,互相传看,结交诗友,也很有几分情趣。课间,我们常伫立在窗前,享受这属于我们的世外桃源。我们的教室在二楼,大大方便了我们的视线。稍一抬头,会看见那红瓦围成的一角蓝天,蓝湛湛的,汪汪如水,虽然是一角,却更显得纯澈、深邃。我们爱久久地凝望这角深蓝的天空,咀嚼这深蓝色的神韵、在这纯纯的底色上,谱一曲歌,画一幅画,写上我们美好的向往。
小院的大部分天空被白果树的树冠遮住了。透过枝叶的缝隙,会看到大棉絮般的云朵悠然地飘过,或许还会有一支白鸽的方队掠过小院这方天空。深蓝、金黄、雪白互相掩映,形成一幅明丽的画面。画面有一种和谐的美,立体的美,再添上我们,便有了靑春的美,希望的美。
多么可爱的白果树院啊!
光阴茬苒,如今我巳不在那个院子了。记得毕业时,同学们互赠一片白果树叶,并住上面写上留言。那时,我们是多么流连那个小院啊。
【篇三】
曾记得,儿时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下了辛酸之泪;曾记得,情窦初开时席慕蓉的诗怎样打开了女孩子隐秘的内心;曾记得,在一片沉思中被余秋雨先生带着走了一段文化苦旅;曾记得,在卡西莫夫独眼的注视下审视内心的良知、美与丑的天平;曾记得,在《边城》似幻梦的歌声中摘得大把厚实的虎耳草……
然而,我却看到了令人心痛的东西,报纸上说我国六年来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20_年甚至低于50%;电视上说人群中出现了“少年读名着热”,中年人以为小孩子才需要读书;据报道阅读趣味偏低俗化……
我不禁愕然。我并非不赞成网上读书,也并非不赞成人们偏爱读明星绯闻、时尚杂志,我只是伤感于书店里被尘土覆盖的那些经典,那些已无法历久弥新的人类美好智慧;我只是痛心于书摊上充斥着*暴力气息,名着的芳香已如明日黄花般无踪无迹了。
父辈们是经历过十年动荡,上山下乡的受苦一代,父亲曾告诉我那个年头在昏暗烛光下摘抄《红楼梦》的往事,我也见到过经他细心贴补多次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那些密密麻麻却无比齐整的批注让我甚至有流泪的冲动。在那么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人们却如饥似渴地追求精神充足,这无法不令人感动。
可是如今呢?在一个快速发展物质不断充盈的社会里,精神的馨香哪里去了?
我曾记得无意踱进路边小书店的经历。那是一家极小极古旧的书店,门楹上“书香深处自清凉”的句子已显破败,书店中我竟意外发现了线装本的《庄子》和罗曼·罗兰的《巨人传》,店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当我问起他为什么不卖些时下走俏的小说,他说:“我就不信这么好的东西会没人要!”我惊异于他的执着,他花白的头发在我眼中显出一种亮闪闪的光彩。
作者在书中延续他的生命,读者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乌托邦。匆匆追逐名利的人儿啊,你的眼蒙尘了吗?腿走倦了吗?停下来吧,让书中的清泉洗净你的眼,沉寂心的浮躁,让书的火点燃你的善良和*,还一个真我。上帝仅给我们一次生命,让我们在书中偷偷地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