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作文在高考语文占分高达60,超过了整个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视,把握每一次写作文的机会。下面文学范要给大家分享的是20_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同学写的,再来和自己对比一下,找找差距,继续加油。
【篇一】20_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负重前行,强我中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凉山火灾后,人们自发送给当地消防部门各种礼物。中国消防微博官宣“收到的匿名快递,谢谢你,我连盒子都舍不得扔。”
②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的奇迹。
③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19时,巴黎圣母院失火,塔尖毁之一炬,全世界为之惋惜悲鸣。
④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踏遍千山万水,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
⑤公交调度员王刚通过社交网络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在寒风中卖红薯的老人。
⑥中国领导人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您当选中国领导人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读了上面六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例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点评】
负重前行,强我中华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的奇迹;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英雄华发只为金瓯无缺。他们不惧艰难险阻,承担责任,用智慧和汗水抵挡困难。
领导人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彰显了一种博大胸怀,体现出大国领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担当。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承担起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负重前行,让中国更强。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有过人的责任感。张骞怀揣“实业兴国”的强大责任感,才成就了历史第一位实业家的英名。复旦大学钟扬教授背负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留下宝贵的生物种子,为生物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假设没有了这一批以国家兴亡为责任的人,共和国就不会有如今的跃进;如果没有鲁迅以笔医民心,军阀混战国民蒙昧的年代不知会持续多久。如果没有潘伟建博士及其团队,量子化通信卫星就不可能升空,中国的科技就难以世界。
因为责任,每个人都有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壮阔理想,在荆棘之路上负重前行,也能够心怀憧憬,向往远方;因为这样负重前行的人民,共和国能够挺起胸膛,直起脊梁,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跃进腾飞。
国是千万家,家是小小国,责任既是为国,也是为家。当每个人都能挑起家庭的重担,撑起家庭的天空,当无数家庭都宁静和美,何愁强国梦的实现?一个人的肩膀可以瘦弱,可当十四亿肩膀共同撑起共和国的蓝天,共和国的脊梁何愁不坚挺峻拔?千米大桥由每一颗螺钉、每一根钢索组成,百万平方公里的军事地图由每一寸土地拼成,每个人前行的脚印推动共和国进步,每个家庭的和谐撑起祖国的富强!
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负责任的乐趣”,戴维斯讲,“自己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既要挑起的责任,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更要立志远大、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当我们负重前行,伟大的中国一定可以傲立东方。
点评:
文章开头援引三则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论点“承担起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负重前行,让中国更强”。接着引用古今事例,强调了负重前行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然后从“国是千万家,家是小小国”角度进行引申,启发人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去行动,最后呼吁号召结尾,全文结构清晰,说理透彻,有感染力。
【篇二】20_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在苦难中开出诗的花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学者赵翼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意思是说,国家不幸,社会动荡,这对文人而言是幸事,因为这样更能创作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
但也有人认为未必如此,应是“国家繁盛诗人幸”,如大唐盛世,产生的优秀诗人和伟大作品也灿若星辰。
如果《人民日报》要举办“文学与时代”的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文章参赛。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双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国家”“诗家”“幸”与“不幸”等关键词来分析。要运用理性思维,深入辨析二者的关系,选定主题,完成写作任务。题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生需要能够放开视野,具体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点。
要善于总结学过的素材,发现优秀文人的共性,剖析他们的成长、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把握文人自我精神塑造对于优秀文学作品产生的决定作用,明确时代对文人精神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能辩证分析,提出创见者为上乘。行文时要有条理性、深刻性,尽可能展开横向、纵向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国家不幸诗家幸。
2.国家繁盛诗人幸。
3.生逢盛世,文学之幸。
4.任何时代都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
偏题立意:
1.苦难是一所的大学。(题目要求阐释“文学和时代”的关系,这里将双概念变成了单概念,丢了“文学”)
2.文学的盛世。(审题不准,忽略对文学与时代二者关系的分析)
3.欲为文学大家,必生于乱世。(观点太绝对,立不住脚)
4.文人、国家。(观点不明)
5.鲁迅的文学创作之路。(鲁迅只可以作为“文学与时代”“国家与诗家”关系的例子存在,若以此作为核心内容,是立意偏跑)
6.潦倒的文人杜甫。(同上)
【佳作赏析】:在苦难中开出诗的花朵
你可知,诗词之美美在何处?美在它生于苦难的土壤,却在诗人的创作下,长成一朵诗词之花,香远益清,芬芳了历朝历代,也芬芳了诗词之花园。
正如清代学者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诸如此类之事,何可胜道也哉!
君可见,南唐后主李煜在经历了人间的浮沉、国家的兴亡后,创作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诗将抽象的“愁”具体化、形象化。妙哉!妙哉!
君可见,一代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丧夫之痛后,创作出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千古名句,以直白重复的手法写出了愁之深、愁之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直接抒发愁之初。再看,“又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化作有重量的事物,别出心裁。她在生活的苦难中,将诗词之花扎根下去。待他日回首,春满园。善哉!善哉!
君可见,爱民诗人杜甫在经历宦海浮沉后,创作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这是何等的爱民思想。杜甫之苦,何可胜道也哉!
可如果他们没有经历人生的苦难,又会如何?
南唐多了一份安宁,却少了诗歌的花朵。李煜夜里不再愁苦,或许会寻欢作乐,那么他还会是诗人吗?
杜甫若仕途顺达,在他当上高官后,还会这般忧国忧民吗?
正如,罗曼·罗兰曾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苏轼便是如此。
在遭遇乌台诗案后,他并没有一振不起,而是更加超脱、更加向上。
大雨滂沱时,他一人仰天长啸,对着老天爷喊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他对苦难的态度,可赞!
苍颜白发时,苏轼仍意气风发,自信地说道:“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这是他对无情岁月的态度,可敬!
待他日回首,春满园。
【点评】
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形象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在苦难中开出诗的花朵”,给人深刻印象,感染力强。
选材经典,从李煜到李清照再到杜甫,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丰富的内容,给人事实胜于雄辩之感。
【篇三】20_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疫情隔绝,隔不断真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专家建议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家庭内可以采用分居、分餐的方式,减少与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对于已确诊的家庭成员,要进行集中隔离;春节期间不聚会、不旅行、不去或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会面时拱手不握手,并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这些建议在社会上形成共识,拉大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
材料二:某新闻媒体近期发布的“对疫情前后各省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调查报告及追访显示,这次疫情期间,无论是全国,还是具体到湖北、武汉,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普遍从疏远向亲近转变。危难中,我们比平时更能清晰地意识到,欧阳修所描绘的“平昔家庭敦友爱,可怜松槚亦连阴”的情景是多么珍贵,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是多么重要。人们充分意识到他人与自己息息相关,这场疫情让人们彼此之间更亲近。
请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内容,给《生活指南》杂志写一篇评论文章,谈谈你有什么样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由两则材料组成。
第一则材料属于辅助性材料,介绍了疫情背景,人们在疫情期间变得理性、尊重科学,说明人们对专家的建议已经形成了共识;第二则材料属于主要材料表现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友爱奉献、爱国爱家、守望相助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精神。
两则材料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关联,前者为辅,后者为主。前者阐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后者强调的是“疫情让人们彼此之间更亲近”,所以,我们可以综合理解这两则材料:保持社交距离是出于安全考虑,但不能够因此而疏远了彼此间的关系。因为,每个人都做好了相应的隔离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抗疫。面对疫情,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她一定会带领我们取得胜利。
参考立意:
立意一:隔离不隔心:
①友爱奉献,感动人心
②隔离不隔爱,我们在一一起!
③疫情隔绝,隔不断真情
④口罩挡不住微笑,隔离隔不断希望
立意二:理性隔离,守望相助
①守望相助,群策群力
②今天的隔离是为了明天的亲密
③恪尽职守,共克时艰
④齐心协力筑牢防线
立意三:面对疫情,坚强团结
①携手并肩战疫情
②众志成城奏凯歌
③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④风月同天,与子同袍
偏题:
由战疫情想到的(保护野生动物、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抛开材料内容谈“远与近"的辩证关系都属于偏题情况。
【佳作赏析】:疫情隔绝,隔不断真情
20_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为了抗击来势汹汹的疫情,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专家建议:家庭内可以采用分居、分餐的方式,减少与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对于已确诊的家庭成员,要进行集中隔离;春节期间不聚会、不旅行、不去或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会面时拱手不握手,并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
中华民族喜热闹,爱扎堆,尚礼仪,好群处,对于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的建议,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面对疫情专家的建议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人们的社交距离被人为地拉大,人们变得理性而克制,纷纷选择宅在家,没有必要绝不外出,即使外出也带着口罩,返家后即时杀菌消毒,方方面面都做足防护措施。为了小家,为了大家,更为了国家,人们告别了之前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疫,不给社会添乱。距离产生美,距离更产生了安全感,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人来说,皆如是。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此话不假。
抗疫期间,有很多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动,如,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登上开往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如,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的主任张文宏发出声响——“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如,汪勇是武汉一名普通的快递小哥,疫情暴发后,他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从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镜、买拖鞋,只要医护人员有需要,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搞定,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医务英雄……震撼的壮举,发聩的声音让人感动。如,在医院门前,护士刘海燕与女儿的“隔空拥抱”;如,隔着车窗对赵英明说“平安归来,我包一年家务”的蒋皓峻;如,胡佩“肿胀粗糙,布满道道血痕”的双手·如,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一位3岁的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阿姨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这许许多多的镜头让人泪目。
我们为什么会感动或泪目?其实很简单,他们都是我们的重要他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虽非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们心连心。从画面中,从镜头里,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该有的样子!
“人”字的结构很简单,一撇一捺相互支撑便构成了它。在20_年这个战“疫”的春天,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变远了,但因为共同面对困难,团结抗疫,守望相助,让人与人的心却贴得很近。
现在,我们急切希望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我们更期疫情隔绝,隔不断真情,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与温情永远留驻。让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隔阂只有爱,没有冰霜只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