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木匠收了许多孩子在家里学徒。有一天,他抽屉里的钱不见了,不知被谁拿走了,所有的孩子都否认是自己干的。老木匠把孩子们召集到一块,发给每人一根同样长短的木棍,然后说:“你们把这些木棍收好,明天早上再拿给我,偷钱人的木棍会比别人的长出一寸来。”
偷钱的那个孩子害怕被发现,晚上偷偷溜出来,把自己的木棍锯掉了一寸,免得明天比别人的长出一寸来。第二天,大家把木棍都拿了出来,偷钱的孩子的木棍比别人的短了一寸,他羞愧地哭了出来,以后再也不偷人家东西了。
做贼心虚,可越遮掩越有痕迹。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水*也是这样,为了掩盖第一个错误,他犯下第二个错误,结果又被迫去用第三个错误去弥补前边的漏洞,最后,漏洞破绽反而越来越多,被迫辞职下台。其实,如果他爽快地承认了第一个错误,民众也许会原谅他,事情结果要好得多。
谁说马蹄铁不起眼
商人赚了一大笔钱,正骑着马行驶在归家的途中。离家不远了,这时仆人发现马的后掌蹄铁上掉了颗钉子。
“管它呢,反正只有六个小时的路程了。”商人一边说,一边赶着马向前跑。
中途休息的时候,仆人又一次报告商人:“马右后腿的蹄铁已经掉了,是不是给它重新安一个呢 ? ”
“算了吧。”商人回答:“我现在正赶时间呢。反正只剩三个小时的路程了,马应该能挺过的。”
走了没多久,马开始一拐一拐的。拐了没多久,马的脚浸出了血水,它终于一跤跌了下去,折断了腿骨。
商人只好下马和仆人背上背包步行回家。等他气喘吁吁地回到家里时,已经深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积小过成大错。
圣人改错
这是一个后人杜撰的故事。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天,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弟子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突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一位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大海,是老渔翁平时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 :“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你数过吗?”孔子觉得老渔翁的话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为: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民讲:“哎哎,圣人做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理。”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知道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微微一笑,纵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挥舞渔叉,打起鱼来。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弟子们召到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话错啦!大家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沉思片刻,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