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儿 > 专业文库 > 2号文库 > 正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臻选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5篇

学习语文必须动笔写。我们都知道学习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勇敢战斗,执著前行和精神。

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难点:体会渔民不怕艰险的精神。

教具:多媒体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课文前的导语,揭示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二、朗读精彩段落,体会课文内涵。

1.学生选自己喜欢玩的段落,自由的朗读。

2.学生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讨论:是什么使渔民们战胜了困难,顺利归航。

四、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五、积累好词好句。

六、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

渔民们黑夜归航

归航接近海岸浪涌船颠

渔民勇站波涛

平安脱险无比快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出示自己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我的家→(舒适温馨)描写、介绍

⑵村民生活→(恬淡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抓鱼、虾、蟹

⑵丢野花

⑶摘茶叶

⑷赏野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积累延伸

1、积累语言:

⑴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整体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3、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板书:跳水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跳水”。文章的作者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有很多问题要提出来,谁先来说说?(学生发言。)

5、教师归纳。

(1)谁跳水?

(2)为什么跳水?

(3)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4)经过怎样?

(5)结果又如何等。

6、引导阅读:下面我们就从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方面来了解这个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理解词语。

①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②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孩子的父亲——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3、在课文中标画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简单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4、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起因: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发展: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高潮: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结局: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会写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2、学生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学生习字,师生评议。

五、作业设计:

读读课文,把课文多次描写水手的句子标注出来,说说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

3、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

二、再读课文,探究初成。

1、提出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学生自由读书,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收获,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汇报交流。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a、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②议一议: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指导朗读,读出猴子的调皮,读出水手们的快乐,读出孩子的生气。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①读一读,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②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气急了”指因生气而着急了;“气极了”指气愤到了极点。)感受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体会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子的调皮,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的“气极了”。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的句段,旁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和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①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③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4)指导交流: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迫在眉睫、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5)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读出水手们的紧张。

(6)拓展交流:假如此时你就是甲板上的一名水手,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救孩子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救孩子?(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

(7)小组交流:逐个分析以上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能救下孩子。

①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或厚厚的被褥:孩子掉下时不一定能落在预估的位置——不可行。

②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位置预估不一定正确,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位置预估准确,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不一定能接住。——不可行。

③找直升飞机:时间不允许。——不可行。

④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由于位置特殊,这种办法成功的希望太渺小。——不可行。

……

3、就在我们积极地寻求救孩子的办法时,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会怎么做?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因为水有浮力,往水里跳不会摔死;

③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④节约时间。

(3)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船长的什么品质?(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在朗读中表达出对船长的敬佩之情。

4、“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段话中的“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5、“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甲板上的谁说几句话?最想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读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3、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探究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合作交流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品读体验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3.请孩子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巩固延伸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明?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堂作业:

1.看《百万英磅》全文。

2.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人物描写。

板书设计金钱的魔力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努力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同学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俺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俺”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溢诗情画意,会令俺们发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溢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俺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俺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溢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俺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家长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考虑: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注意指导同学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俺”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俺”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

展开全文
文学范儿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