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分析一
原文中萨沙是一个四岁的孩子,人教版教材将其改为“五岁”,而苏教版教材则改为“四年级的学生”。我觉得此处改之不妥。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了解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文中小萨沙的问话“你们干吗这样做呢?”“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显得天真、幼稚、可爱,不像四年级学生的口吻。而后文掀起雨衣的一角为蔷薇花遮挡风雨的做法也不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他应该知道:他不可能一直站在雨中掀起雨衣来保护蔷薇花,而让他的父母、姐姐站在雨中陪他。暴风雨来临,他们应该立即离开现场去躲避风雨才对。
原文中没有直接点明托利亚的性别,但是从后文所用的代词“她”中可以推断托利亚应该是“姐姐”。人教版教材将其改为了“哥哥托利亚”,我认为此改没有多大意义。苏教版教材只在首段出现了“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后文再无提及,因此从文中无法判断托利亚的性别,但是插图中却画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漂亮女孩子,不知道是否根据原文所画。但插图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无疑对学生阅读文本起了提示、补充、说明的作用。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托利亚称为了“姐姐”。
当然,删去妈妈的回答,也有其积极的意义。那就是给学生感悟的空间会更大,也许不一定就局限于“勇敢”这一主题思想。我想,对于中国孩子而言,这件小事更大的意义还不在于“做勇敢的孩子,去保护弱小者和关爱他人”。从《爱的奉献》到《让世界充满爱》,从《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到《番茄太阳》,孩子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关爱教育并不缺乏,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定位于此,这篇课文的人文价值在孩子们的精神领域并未引起多大的触动。这件事本身,而在于仅仅四岁的萨沙就有“不愿做弱小者”“不愿做一个谁也保护不了的最弱小的人”这样的信念,这种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是我们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虽然他们在课堂上绞尽脑汁、侃侃而谈他们曾经怎样帮助过比自己弱小的人,我相信他们的诚实,但我认为那些都是生而为人所应该去做的自然而然的事,不需要过度的张扬。需要张扬的是,我们是否认为自己应该是、能够是强者。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爱永远比付出的时候多。那么,当他们享受关爱的时候,除了幸福和感恩,还有别的吗?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最多只是强调:你看你们多么幸福,你们得到了多少关爱,你们应该懂得感恩,回报家人和社会。这就够了吗?不够。我们还要让孩子懂得:被人关爱是温暖和幸福,而保护他人、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则是更大的快乐,是充满自豪感的高品质的幸福!我们应该从小树立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自信心以及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这就像高尔基说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理解了这些,我们才会理解萨沙的语言和举动:“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以上我对《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各种版本的粗浅看法。我认为,对于教材的选编或改编应该更加严谨、规范些。不仅要在审美情趣、思想情操上予人启迪,还要考虑在谋局构篇、表情达意上给人示范。文章结构力求完整,逻辑条理力求清晰,能经得起读者的推敲。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分析二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趣。板书课题。
文中的我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教师个案:1、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弱”,范写“弱”字。
2、什么是“弱小”?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自然段。
(讨论) “弱小”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 读三遍)
自读:不会、不熟的生字。
教师个案: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小老师领读
⑵小兔开门游戏:如:
师边举生字卡片边问:小兔、小兔、谁来开?
生边做小兔动作边回答:我来开,我来开。
师:,你来开,你来开
: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学生:弱、弱、弱,弱小的弱。
指名学生读生字词,读对了 其他同学拍三下手,表示奖励。
⑷说说自己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⑸画一画:
把偏旁一样的生字画成红花。(萨、芬、芳)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教师个案补充:强调“夏”字的中间是“自”而不是“白”。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
教师个案补充:课文写了哪些人物?(板书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 他们当中谁是最弱小的?说说你的 理由。可是课文的标题就告诉我们萨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吧!
二、朗读感悟。
a)读: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b)解:结合词句,解词义。
c)想: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d)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自由搭配,合作探究)
学生悟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三个问句:
a、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b、“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c、妈啊,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感悟萨沙不甘弱小的心理)
两个感叹句:
a、!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b、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3、对比阅读感悟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a、读1-2段感悟:被铃兰花簇拥着的野蔷薇非常的美。
b、读第3段感悟: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
保护板书:雷雨——妈妈———弱小(萨沙)—— 让 保护
教师个案补充:1、默读课文,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2、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
⑶同学们,就让我们当一回善于发现,关爱小事物的萨沙吧!
朗读萨沙的话“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⑴比较异同。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此时的蔷薇花最需要什么?假如你就是蔷薇花,你会怎么说?
⑶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怎么做?
⑷萨沙是怎么做的?把描写萨沙做的动词用圆圈画出来。
比较句子:①萨沙掀起雨衣,遮在蔷薇花上。
②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
⑷朗读这句话。
3、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
⑴ 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⑵全班交流,指导好萨沙的3句问话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①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
⑶分角色朗读妈妈和萨沙的对话。
三、积累(投影出示)
教师个案:
三、总结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
2、怎么读才能表达出萨沙呢 ?连读三遍课题。
3、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说说看?
4、小结:
四、练读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拓展练习: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板书设计 :
爸爸妈妈 关 爱 托利亚 保护 萨沙 我不是最弱小的蔷薇花
作业 布置: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分析三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
(与老虎相比,小羊是弱小的……)
3、可有一个人却不甘心做最弱小的,他是谁(萨沙)
4、谁来做做萨沙说说这句话?
你说的时候强调哪个?弱小——我不是最弱小的,那我是强大的,还有比我更弱小的)
6、萨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二、新课讲授:
2、学生读课文,然后交流:
3、预设:
萨沙是为蔷薇花盖上雨衣说的
萨沙是在保护了蔷薇花的情况下说这话的。……
谁来读读萨沙在雨中护花的情景:
(预想:蔷薇花弱小无助、可怜、娇小)
是呀,在风雨的摧残下,蔷薇花显得那么的可怜无助,可在滂沱大雨降临之前,他们又是多么娇艳动人。
一丛丛、粉红、芳香扑比,数量多、色彩艳丽、香味浓
指生读,读出自己心中的喜欢,心中的美。这是多么美好的一道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美丽的蔷薇花吧!
(预想:用雨衣盖在他身上,撑一把伞,搭个帐篷,
萨沙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萨沙朝着……”
用了哪两个动词:掀、盖
7、谁来读读,在动词前加上修饰词,在来读读。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掀开雨衣,( )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为什么这么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萨沙对蔷薇关心、爱护,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保护弱小的义务)让我们一起去保护这朵朵弱小的蔷薇花吧!
9、下面我们来读读妈妈与萨沙之间的对话。
学生自由读,3、4、5、6、8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10、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每个人都要帮助、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文中有没有体现出保护的行为来呢?
(爸爸给妈妈雨衣,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把雨衣给了蔷薇)
板书:让雨衣 爸爸——妈妈——萨沙——蔷薇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11、师:从让雨衣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真诚爱心的传递,给人幸福和温暖。这又是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线。这也让我们感受到妈妈这话中隐藏的深层涵义。
12、萨沙不甘示弱,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弱小的。
指生读:“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此时的萨沙就是想告诉妈妈什么?(自豪、自信、高兴)
让我们满怀自豪之感读读。
分角色朗读萨沙与妈妈的对话。(补充妈妈的话)
萨沙终于明白了妈妈的那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所以他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
(可手写,也可口述)
三、激qing总结:同学们,被人爱是幸福的,而爱别人,把爱给予比自己弱小的人,更是快乐!难怪小小的萨沙会用实际行动在证明:齐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分析四
教学时,我让学生分两部分感悟学文。1、感受野蔷薇的美丽弱小;2、萨沙是否弱小。教学效果不错。
1.以读为主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想象体验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我让学生对比两处写野蔷薇,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实践来理解其中词语的意思,从而感受到蔷薇从美丽动人到可怜无助的变化。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
3.联系生活
我还让学生说说什么又是最弱小,你又会怎么做呢?
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但是,教学时或许是我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或许是我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不够,没有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只有少数几位同学举手发言,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教育效果,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继续努力。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是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这一课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激励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来骄傲地说出的话。
在教学时,我就从课题的题眼着手,设置悬念,为什么我不是最弱小的呢?从而深究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常规性的课堂教学后,我总觉得对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只是从认识上,情感上,让学生明白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看似热热闹闹,课堂上学生理解到位,表达很清晰,教学思路也清楚,可是教过后总觉得学生就单从情感上认识上体会文章,感悟内涵,似乎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缺少什么,在这样浅显易懂的文章背后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个值得我们教者去深思。
教学相长,在教学后反思,对促进今后的教学真是受益匪浅。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后多多反思,多多思考自己做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样对今后的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七课。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课文,课文围绕爱的主线,演绎一出动人的故事:妈妈把雨衣递给哥哥托利亚,托利亚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这件寓意就是一份关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的男孩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快乐和美好,所以他去保护更弱小的蔷薇花。弱小的萨沙以为有爱而变得 勇敢、变得坚强。
本节课我注重了 以下两点:
一、抓准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
“弱小”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传递着保护弱小的心声,使“弱小”一词发挥了超出它本身的作用。首先,我在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认读“弱小”,通过生生举例理解“弱小”一词的意思,赋予它形象感和质感;接着我请学生结合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什么?”一生说:“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一生说:“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谁是最‘弱小’的呢?”句句疑问不离开“弱小”,让“弱小”牵动学生的心灵,指引学生读书的视线;当学生通过读书对疑问有新解答时,我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带有“弱小”的句子,想想分别是谁、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关于保护弱小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深入读书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感悟,思考萨沙为什么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继而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二、抓关键句引导学生读书
本节课,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且都是兴致盎然的,富有实效的。初读是在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时开始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不仅把文章读正确了,还结合疑问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任务和信息。接着,我结合学生对疑问的解答,提出再读的要求:把文中带有“弱小” 一词的句子找出来,想想每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学生探究的 兴趣再度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悟结合,步步接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里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你得到过保护吗,你保护过弱小的吗?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分析五
关键词: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老师的教学生涯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得以延伸。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一直将“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即使这一目标相对于我仍显得那么遥远,但我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能上课,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具备驾驭教材,直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能上课,是教师革命的本钱,教师只有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升教学技能,才能使自己沉着地走上讲台,并最终立于讲台。
“上好课”是教师赢得学生信赖与尊敬的资本。学生走进课堂的目的首先是学习知识,如果让学生在愉悦与享受中学知、明理,学生自然会对你投出信任之票。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每一节课中的成败得失,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的教学;要乐于接受别人课堂中智慧的灵动,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要始终以“扬长而不避短”的学习心态,修正自己,扬弃自己;充实自己,丰满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曾经给自己写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甘于做教书匠,即使一辈子只做教书匠;要敢于做教育家,即使一辈子做不了教育家。
能上课,上好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前提。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去掉浮躁,丢弃自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好事。我想做一名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上一节好课不难,难的是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上好每一节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对自己最高的要求,也是最负责任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去面对课堂,因为,你的每一个40分钟均是五十余位同学生命成长历程中宝贵的40分钟,你的一言一行均在构筑学生成长的历程。
记得省教科院成尚荣院长讲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语文教学,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她展示着语文和语文教学的魅力,展示着语文教师独特的风采。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理应抢抓机遇而不坐失机遇,在这一舞台上尽显华章。
关键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语文教师,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品位。我思故我在。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为学生选择人类优秀的文化,就是在为学生锻造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质量。但是只有当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进行反思、批判、建设时,语文才是一种发展着的文化,语文教师才是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近年来,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作为一名年青的并且期待发展的教师,我一直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作为自己追求的另一目标。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努力地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就要求自己要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之中去,以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就要求自己始终以冷静的心态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别人的课堂。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以科研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以“旁观者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与实践。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了,课改春风吹满校园,语文课程标准的践行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倡导、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创设、三维目标的落实,均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思考如何做一名新课标指导下的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开放的视野,要有深厚的积淀,要有人格的魅力,要有包容的胸怀,这均应成为新时期年青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更是我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仍将以此为目标,把握课改契机,努力塑造全新自我。
关键词: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三年来,我曾认为:在小学校园内,科研与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组平行线,作为一名教师只需在教学这条线上不断领跑,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三年后,我又在想:科研与教学只是一条线,对于一名教师当你不断反思你的教学工作时,你就在进行着教育科研;当你再以一定的思想或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甚至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教学工作的繁杂,感受到对于“再学习,不断学习”这一渴求的望洋兴叹。但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又无法摆脱繁杂的教学,更不能放弃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因为压力就是动力。因此,我努力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研究,把科研根植于自己的每一节课。关于教育科研,我的想法是: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经过半年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们越来越喜欢阅读课。课堂上孩子们灵动的思维,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愉悦,感受到了与孩子交流的快乐。阅读课真的成了我和孩子们每天的享受。
截取《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上的几个镜头,与各位朋友共享——
镜头一:上课开始,请孩子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板书课题,指导孩子识记书写“弱”,孩子们据题质疑,有的问:“这句话是谁说的?”有的问:“什么是‘弱小’?”坐在最前排的机灵鬼刘正宇站起来:“老师,我知道。‘弱小’就是,比方说他考了一百分,我不如他,我就比他弱小。”说完,得意地看着大家,等着我的表扬。我摇摇头:“不对。不过,一会儿你们用心读书,就会自己知道它的意思。”刘正宇有些垂头丧气地坐下,听了我后面的话,迫不及待地和其他小家伙一起捧起书本读起来。
镜头二: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多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请学生自己读读:“孩子们读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家伙们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起来,不一会,小手就纷纷举起来了。
“我闻到了浓浓的花香,嗯,好香啊!”一个小家伙站起来,说着说着,把鼻子一抽,闭上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再看其他小家伙,也抽动着小鼻子,使劲地嗅着。
“我仿佛看到了一丛野蔷薇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我顺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丛野蔷薇,一朵粉红色的花朵开放其中:“如果这是那丛野蔷薇,铃兰花开在哪里?”刘正宇跑了上来,捏着一只白色粉笔,踮起脚尖,伸直了胳膊在蔷薇花丛周围画了一个圆圈,边画边解释:“铃兰花就开在蔷薇花周围。”初读课文后,刘正宇曾经问‘簇拥’是什么意思,我就拦住正要往下跑的他: “现在你理解‘簇拥’了吗?”刘正宇点点头:“明白了,铃兰花在野蔷薇的周围,就是它簇拥着野蔷薇。”我笑着摸摸他的头,问下面的孩子:“是这样吗?” “是——”孩子们异口同声。我走下讲台:“下课了,同学们都喜欢围在我的身边,谁能用‘簇拥’把这个意思说出来?”话音刚落,举起的小手如林,平时学习语文比较困难的张明飞胸脯挺得高高的,黑黑的笑脸憋得通红,使劲晃着小手,期待地看着我,我示意他来回答。他立刻站起来,好香怕别人在、抢去一样,急急地说:“下课了,同学们簇拥在郭老师的身边。”“说的真好,孩子们,掌声鼓励张明飞。”在小伙伴们的掌声中,张明飞坐下来,这个平时男子汉味十足的小家伙,这是忸怩地像个小姑娘,脸更红了。
洁白的铃兰花簇拥着一朵粉红的野蔷薇,蔷薇更艳丽,铃兰更纯洁。和纯真、欢乐的孩子们在一起,我的每天都像回到了无忧的童年。和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一起,是最容易被快乐感染和包围的。只要你俯下身子,平视孩子的眼睛。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脱节。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读题后,先让学生谈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追问:谁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呢?(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和小萨沙对话,教学环节上更加紧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每一幅插图都是对课文重要内容的诠释,能帮助我们与文本进行更好的对话。在本节课中同,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姐姐托利亚的表情,思考一下当妈妈没有把雨衣传给托利亚,而是直接传给萨沙时,姐姐托利亚的反映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发现姐姐的脸上充满了微笑,我又引导学生想一想托利亚的微笑说明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姐姐对弟弟的谦让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弱小的表现。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理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推荐阅读:
2025年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绘本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公开课(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