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 > 专业文库 > 3号文库 > 正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

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作为一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查阅。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特定的词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三、重视组织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交流。

在重视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行独立思考,并用特殊的语言来描述,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与同伴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将摸球结果,猜测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用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机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体现了“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个教育教学新理念。四、重视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本课中的小组合作有两次,一次是摸球游戏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学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是以4人小组为单位。我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小组活动已经可以很有序地进行了,明确了问题后,孩子们自行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或是讨论、交流,或是游戏。虽说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动都可以进行了,像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还是无所适从,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如何使小组活动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篇2

一、说教材

我讲的这课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购物》,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学习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是旧中引新。讲授新课时,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一)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方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本班学生特点,坚持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辅”这一基本原则,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小组探讨学习的方法解决本课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情境导入教学例1: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从图上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说明图意.

2、老师提出问题:

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

请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再说一说怎样列算式,为什么,教师板书

3、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总结方法,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请学生说一说那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观察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学生提出问题,其余学生练习

5、小结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巩固反馈做试一试:

第1、2题由学生板演完成,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第4题先找学生说一说,再板演完成,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小结

学生说收获,教师总结,布置作业,下课。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小数的除法和乘法》中的一个数除以小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以整数,整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较复杂的除法应用题等知识做好铺垫。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应用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二是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这些思想是进一步学习的有力保障。不仅能使自己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学习解题能力。

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计算。

2、使学生掌握如何将新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旧问题去解决。

其中,让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当在把除数转化整数的过程中,除数位数不够的处理是难点。

紧接着说一下本课我打算采用的教法。我想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学习背景,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采用启发、谈话、讨论、练习等多种教法交进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参与学习。

针对本节内容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感悟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系、感兴趣的、从自己熟悉的题目中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际的学习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准备相应的课件。

接下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说一下学生的情况。因为我所设计的整个教学程序都是为了学生,每一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其潜在的智能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整数除以整数过渡一个数除以小数,单纯做题不难,但要他们从中去处理一些特殊的情况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但如果能让他们从中获得一些数学的思想,问题就好解决了。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识基础、生活环境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因为这节课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所以我用了三个例子,除数都是整数的题目。后面要涉及到扩大小数或整数所以还设计了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的问题。这节课关键要用的是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里我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提出课题,同时给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上20业的例题。

这时启发学生:如何来帮老板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列出式子,然后给学生总结。而要求出这个式子就必须能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呢?

把问提摆在学生面前,激发他想解决的心情。

然后详细的讲解决的过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他转化为已学的知识,通过什么来转化,转化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些什么?这其中就用到了前面复习引入的知识。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紧接着有讲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方法,通过单位的换算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类除数是整数的出法,

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虽然过程不一样,但是最终都是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接着举出一个较为难一点的题目,当在转化的过程中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时就必须在末尾添零,使得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后,再去掉小数点扩大相同的倍数。最后总结出计算法则,把计算法则加上关联词,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先后顺序。

三、练习

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按排类两个练习。

1、如何把除数变为整数,商不变。

2、练一练例题。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是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1、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加法验算部分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加减法验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验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准确率。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4、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5、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课的重点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而准确地进行加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时的评价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这一点。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索发现的机会和条件。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验算的作用,并初步掌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让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四、说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师:根据第一个算式,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另外三个算式的得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出示主题图:

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妈妈带小明去商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1、从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汇报)

2、在这买东西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3、汇报:

提出问题

(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2)应该找回给妈妈多少钱?

4、独立在本子上解答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写横式,列竖式。

5、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引导学生说清楚计算的过程,答题要完整)

(板书课题:加法的验算)

6、学习加法的验算:

(1)讨论:怎样检验 135+48 的计算结果?可以用哪些方法?

(2)学生汇报,师总结。

(3)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学生汇报。

7、小结:

谁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进行加法的验算的?

(三)课堂练习:

1、计算并且验算下面各题。

2、学生自主完成。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所要讲的是人教版小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与面积单位》这部分的内容。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培养能够使用适当的参照物比较图形面积的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增强动手操作、归纳与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

解决问题

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合理选择测量单位,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情感与态度

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乐学”,在实践操作中感知与体验面的大小,让学生积累学习感情,享受在求知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对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的感悟。

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有三方面:

1、理解物体表面的这个“面”与它们的大小叫做面积的这个“面积”。

2、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3、使学生从“线”的认识到“面”的空间飞跃,形成正确的表象。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这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上我主要采用的是活动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方式就比较综合了,有观察、分析、操作、合作交流等,这些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从以下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一开始我尽量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我用一把米尺与一把卷尺,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这两样东西的用途,学生已经学过长度单位,所以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把心去动起来(板书:长度单位)这时再分别出示32开、16开、8开三张白纸,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张纸你来选一张,你将用来干什么?为什么?引出大小。(板书:大小)这时学生还没有一种表面的意识,再让学生摸摸身边的数学书、文具盒、桌子的表面并说一说自己的感觉,让学生亲自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为大家的这个发现起个名字吧,导出“面积”。(板书:叫做它们的面积)以上是我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很快的分出数学书面、文具盒的面、桌子的面的大小来,这时出示两个难以一下了分出面的大小的图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此时课堂中定会起争议,小组里商量一下,用你们讨论出来的方法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面的大小。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时学生的求知欲强、兴趣浓。学生会用剪一剪、拼一拼来比较;或用圆片;或用三角形;或是画格子来比较,这时就会出现有的用大格子的,有的用小格子的。这时学生对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已经心中有数,汇报后教师故意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拿不同的两个组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来比较,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并让学生选出一种最简便好用的形状来做为测量单位。这时学生已经明白不同大小的格子来比较物体面的大小是不正确的,所以要找出一些测量面积的单位来请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看,引出的1平方厘米。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平方厘米大小的东西,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能亲身体会到的,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如果大的物体也用1平方厘米来量是很麻烦的,学生就会想着去找更大的面积来测量,就会发现还有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又用类似的方法让所有的学生对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有个认识。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主动。这是我进行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三)观察比较,促进迁移

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对面积与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们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如果此时安排适当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层层深入,能使学生对所学印象更加深刻。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是这个道理。对面积这一概念的强化中可以出示几个简单的图形,并有些是不封口的,让学生比较大小,这时学生就会明白只有围成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大小,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在面积单位的强化上,让学生比一比1分米和1平方分米,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根本无法比较或者是每小组用同样长的绳子围出一个图来,各组一比较就发现周长相等的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却不相同等等,这些不但发展了智力、形成了技能,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使学生能从“线”到“面”的真正飞跃,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这是我设计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四)分层练习,巩固所学

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安排得很灵活,教师可以使用课本中已有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做些选择题或是填空题。其间教师可以进行巡堂,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一个大概的评价。全班交流时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后进的学生。还可以在这里渗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五)全课总结

这个总结可以让学生来进行,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的课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展开全文
文学范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