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释义是严肃整齐;整齐而有秩序。整顿、治理。办理。处理;惩罚,使吃苦头。下面文学范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留坝,一个秦岭深处的小县,4.7万人,1970平方公里,国定贫困县,偏、贫、弱、小。以前农村贫穷、落后,脏乱差。8年时间,全县8个镇(街道)累计建成垃圾填埋场13个、75个村建起村级垃圾房264个、垃圾池3036个,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3%。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6座,铺设配套污水管网9.05千米;全县新建、改建卫生厕所3906个,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4.08%,生活污水处理率6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1.66%、无害化处理率100%。8年时间栽植绿化苗木200余万株,新增绿地3000余亩,森林覆盖率从89%上升到90.8%,林木绿化率达92.97%。村庄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乡村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和农民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大幅提升,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世人眼前。“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一、坚持绿色发展,守好绿水青山
作为秦岭腹地的一个山区县,留坝具备天然生态优势,上世纪80年代曾靠砍木头、卖石头(开矿)创造过陕西省人均存款全省第一的辉煌。但很短时间,山被挖烂了、河水搅混了,富民强县的目标没有实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持续恶化。实践教育我们,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只会收获恶果,青山绿水才是最珍贵的生存资源,也是最宝贵的后发优势。尤其20_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守“生态立县”生命线,以“宁愿不要GDP,也要守住这片青山绿水”的责任和担当,义无反顾地否决了一大批只贡献GDP的重大资源开发性项目,出台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精心呵护这片“零工业、零污染、零排放”的净土。20_年,一个总投资10个亿的紫柏山风力发电项目准备落户留坝。当年全县的GDP也不过8.78亿 。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清洁能源项目,但也有人反对。于是,现场调研会开到了紫柏山主景区。大家一听介绍,每一个山包上都要竖一个风机,每个风机都要开挖一个占地两亩且能装下混凝土基座的大坑,还要在紫柏山顶修一条宽8米的路,将风机整体运送上山。紫柏山脆弱的生态环境,根本经不起折腾。于是,大家的意见惊人的一致,“不能做”!
20_年起,县委、县政连续7年投入4.6 亿,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系统地解决城乡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栽树、植绿,森林覆盖率上升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持续良好。留坝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首批天然氧吧,全国首批13家之一、西北五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殊荣。
在这一轮脱贫攻坚中,我们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彻底斩断穷根的重要工作、作为扶贫扶志扶智的重要手段、作为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内涵,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谋划、一体推进。3年共计实施项目 965个,投入资金6.64亿元,彻底补齐水 、电、路、讯基础设施短板。投入 1.2亿元改造提升农民住房条件。投入 6.06亿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投入 1.16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农业、农民工作步入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系统治理提升,扮靓乡村“颜值”
留坝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坚持高点起步,为全域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擦亮底色。我们把全县75个村分成17个中心村、29个重点村、29个普通村,分别按照景区、景观节点、全面整治提升的标准分类规划,精准施策。
1. 科学规划引领,人居环境整治有章可循。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在建设“中国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区”的总体规划之下,高标准编制了江口镇、马道镇、留侯镇等重点镇建设规划和33个示范村、167个10户以上群众集中居住点的环境整治规划。规定村庄整治的基础内容为建好村内的主路、辅路、通户步道;建好上下水,雨污分流;垃圾采用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方法处理。中心村和景观节点由县上引进的国内一流旅游品牌北京绿十字、隐居乡里团队设计打造。我们还组织县镇村干部、农村实用人才赴浙江、四川等地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建立紫柏工匠协会,培训本地人才,解决建设、管理美丽乡村的人才支撑问题。20_年,我们把从县上领导到村支书,从村主任到“农家乐”老板的400多人送到浙江旅游学院去学习,回来后,各个村除了比拼环境治理,更是玩创意、晒照片。火烧店“彩云农家”的老板娘李彩云到浙江去开了眼界,回来就把自己新修的客房拆了重建。
2. 治理突出问题,营造整洁镇村环境。20_年到20_年我们基本解决了全县大环境整治的问题。脱贫攻坚期间,我们面临的是怎样才能让千家万户农民群众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并引导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问题。为此,我们设计实施了“清五堆改六小美化四旁”专项工作(清五堆即:柴草堆、垃圾堆、沙石堆、杂物堆、肥粪堆,改六小即:小厨房、小柴房、小厕所、小鸡卷、小猪圈、小牛圈,美化四旁即:村庄旁、住宅旁、道路旁、沟渠旁)。具体工作中,我们采用“清、拆、建、管”四步工作法推进:“清”就是清垃圾、清杂物。组织群众对陈年垃圾荡涤式清理,对秸秆堆放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杂物进行归总、集中,整齐堆放到指定地点。累计清除柴草堆8153处、垃圾堆4882处、沙石堆1964处、杂物堆1989处、肥粪堆436处。“拆”就是拆除旱厕、违建,拆除破危房屋、围墙、圈舍,复垦植绿,彻底解决村头路边、房前屋后的乱搭乱建、破旧杂乱现象。先后拆除旱厕500余个、违建和破危房屋1220户3108间、圈舍1048处,旧宅基地腾退复垦1772户。“建”就是建好居民点的主辅干道、排污管道,因势利导打造一些小景观、小节点,完成民居风貌改造和必要的绿化、美化、亮化,扮靓乡村形象。累计实施房屋立面改造360户,修建入户排污管道22千米;新(改)建村、组、入户道路731公里,通组道路硬化率达到88%,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95.7%;种植花草、建文化墙18520平方米,打造景观节点162处。“管”就是通过完善执行奖罚制度来引导教育群众,实现长效管理的目的。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农村面貌大幅提升,初步实现了垃圾有去处、污水进管道,河道绿水成荫、景点优美迷人,房前屋后三季有花、公路沿线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
留侯镇营盘村、闸口石村过去是全县有名的“脏乱差”,差到什么程度?老百姓有句顺口溜,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人无厕所、猪无圈,提着裤子满河坝蹿”。通过这些年的环境整治,这两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从全县有名的“差”到全县有名的干净、整洁、美丽。环境好了,加上县委、政府旅游项目的重点打造,群众普遍开办起了农家乐,这两个村都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3. 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留住乡愁,做足留坝特色,是我们贯穿始终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线。一是加强古村落保护。对全县范围内的传统古村落、古民居进行摸底排查,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城关村、磨坪村、庙台子村3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二是规范民居建设。出台《留坝县传统民居建设标准图集》,制定具有留坝特色的民居建筑标准(粉墙黛瓦人字顶,外加一个宽廊檐),加强“紫柏工匠”培训,通过培训影响建房工匠,引导群众建房风格和样式朝着规划方向发展。三是注重保留乡土特色。出台《留坝县生态宜居导则》,严格把握“建农村像农村”的原则,在绿化树种选择和布局上尽量用本地适生树种、草种,少用或不用绿化带、草坪等带有城市元素的绿化形式;建筑中多用本土化的片石、土墙、竹篱笆、原木栅栏等农村常见材料,着重突出野趣和村庄原始风貌;民宅建设、风貌改造中不一味地涂白,不大兴土木、不大拆大建,突出乡村格调和情怀,让每一个走进留坝乡村的人都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激活农民主体意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是难题,长效管护更难,让群众变“看戏”为“唱戏”更是难上加难。对此,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创新村级事务管理平台。从20_年8月开始,我县依托村级党支部创新建立集体合作社“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简称:扶贫社),并在全县75个村全覆盖,构建起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民主手段治理农村的新型管理平台。扶贫社由村支书任理事长,第一书记任监事长。扶贫社既承担经济职能,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又承担公益和服务职能,管理村务,服务群众。扶贫社的卫生管护队负责环境卫生日常维护,自来水管护队等负责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文艺宣传队组织文化活动、倡导文明新风等。这些公益性服务队的所需经费来源于3个方面:政府给点儿,群众自筹点儿,村集体积累补助点儿。因为有不断增长的集体经济作保障,有包含经济利益关系的管理制度为约束,村级事务得到了有效管理。目前,全县73个扶贫社组建卫生服务队、自来水管护队、红白理事会等各类公益性服务队253个,新的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全面建成,也使乡村人居环境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2.推进群众自我管理。一是自己事自己干。人居环境整治开始时,工程都是工队做,群众不配合,干部有怨气。我们便尝试把30万元以下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小工程,交给村扶贫社,组织群众自己做,群众打工挣工钱,集体还能增加积累。这个方法让群众觉得是给自己改造环境呢,想法变了,群众积极主动配合,工作便顺利推进。紫柏街道办的杨家沟在环境整治中,外来工队刚进入就遭到了群众阻工。但是由村扶贫社牵头,村民自己组织工程队进行施工后,原计划3个月完成的工期,实际上只用了47天就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了,成为全县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去年全县183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扶贫社共承担了132个,占总数的72%,实现了群众的环境群众整治,村上的工程村民参与,大家的家园大家共建。二是大家事大家办。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环境整治项目如何实施,水费、卫生费收缴标准,村庄卫生怎么管等等,都由扶贫社组织群众召开“院坝说事会”集体商议。江口镇梭罗村一组修建入户道路需要占用本组张建辉、孙建辉、胡德华三家的土地,三家人因为土地边界和占地问题,一直不同意,镇村干部反复做工作都做不通。20_年9月,村扶贫社针对三家入户道路问题专门组织召开“院坝说事会”。在全村老少的说服教育之下,三家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并当场同意配合村里工作。通过 “院坝说事会”,我们真正搭建起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民主决策渠道。三是村上活动大家参与。各村积极组织开展以“把收获挂起来、把庭院靓起来、把歌舞跳起来”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活动,大力推进“三不三化”(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污水、不乱堆杂物,净化环境、绿化家园、美化村庄),教育引导农村党员群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吸引群众自主投入。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比如,在村民入户步道建设中,采取政府补水泥,群众出砂石、投劳力的方式,调动群众积极性;在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中,群众按照政府要求和样式建房,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奖补。这些方式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有效避免了政府大包大揽,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注重内外兼修,重建乡村道德体系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扶贫扶志扶智,推动乡村道德重建,是培育文明乡风的应有之义。一是明确行为规范。各村通过“院坝说事会”,组织村民讨论本村的村规民约,力求简单易懂、便于操作,有约束力。比如:江口镇江西营村的村规民约中规定“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不爱护环境卫生;不孝敬老人、不团结邻里;焚烧秸秆、滥砍滥伐破坏环境”等都属于被禁止行为。如有违反,将纳入黑榜公示,道德积分也进行扣除相应分值,村级分红相应按分扣减,对屡教不改者,实行“停办、歇帮”等措施,执行周期3-6个月。这些村规民约内容简洁,不讲大道理,群众记得住还管用。全县75个村的村规民约都不一样,都是群众自己讨论出来的,自愿遵守。村规民约工作的推行,树立了群众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在乡风文明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二是评优树模。深入开展“最美留坝人”“自主脱贫典型”评选以及“孝子评选”“家风家训挂牌” “红黑榜”评比、户容户貌评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主题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召群众。先后推出8类24名留坝“最美系列人物”, 涌现出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35名、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200余名,发布红榜先进事迹300余件。马道镇沙坝村村民周兴春在村扶贫社第一次卫生评比中名列全村最后一名,院坝说事会上被通报后,发奋追赶,第二次就被评为全村第一名,现在卫生红旗已经保持了3个多月,成了远近闻名的卫生户,最近正在信心满满准备开办农家乐。三是正向激励。创新建立“德美屋”道德评议和积分奖励机制,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对每户农户善举美德、好人好事和失信、失范、失德的行为量化积(扣)分,以“分换物”进行物质激励,激励群众崇德向善。目前,全县共建成“德美屋”46个,完成积分兑换活动1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20_0余人。四是专项整治。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农村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恶人”和忤逆不孝、横行乡里、闹访缠访、封门堵路、违规建设等22种“乱象”进行集中打击。对摸排筛选出的81条涉乱线索,根据危害性划分为小乱、中乱、大乱三个层次,分别采取批评教育、传唤、训诫、拘留等方式进行惩戒。特别对37件不赡养老人行为院坝说法、道德讲堂等方式公开露丑、批评教育,对18起非法阻工、坐地起价问题依法打击处理,倒逼群众重规矩、尊良俗、扶正气。通过这一整套组合措施,健全了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教育引导群众树新风、除陋习,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五、壮大绿色产业,带来金山银山
我们不是单纯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而整治环境,而是用环境整治夯实发展基础,用青山绿水换来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为此,我们一边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一边立足环境优势,打生态农业和全域旅游牌,科学确立了“四养一林一旅游”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为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是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长线产业。近8年来,累计投入9亿元,实施旅游重点项目223个,集观光、研学、运动、休闲、康养为一体,覆盖留坝全境、贯穿一年四季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旅游业态更加完善,留坝成为闻名遐迩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县70%以上的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火烧店、玉皇庙等4个镇创建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中西沟村、堰坎村等5个村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_年我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32元,其中旅游产业给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3458元,占比达到35.2%。
二是把“四养一林”作为中短期产业。立足资源禀赋,把发展林下散养土鸡、土猪、土蜂、生态食用菌和优质板栗、栓皮栎经济林作为中短线产业。探索推行“政府+龙头企业+扶贫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政府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做特色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健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龙头企业拿上政府的“金字招牌”农产品跑市场、拿订单,与村级扶贫社签订单、销售产品。扶贫社上接政府资源、龙头企业订单,下联农户组织生产,并获得龙头企业支付的管理费(合同额3%)作为集体积累;农民只需按照与村级扶贫社签订的协议完成生产任务,就可以确保收入。利益链接使这四个环节都在专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形成了“合理分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彻底改变了个体农户单打独斗、提篮小卖的落后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截至20_月12年,我县的香菇、木耳、土蜂蜜、板栗、白果、西洋参、猪苓等特色农产品先后拿回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5个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打造了“留坝棒棒蜜”“留坝土鸡”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品牌,社员网、山城公司、惠康公司等7家龙头企业,分门别类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全县建成各类产业基地128个,培育生产大户165户,发展代料香菇687万筒、椴木香菇1.57万架,养殖土猪1.1万头、中华蜂3.2万桶、土鸡8.5万只,种植中药材8095亩。全县82.6%的农户和100%的产业扶贫户全部镶嵌在产业链上。去年全县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1亿元,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900余元,普通农户增收3000余元。留坝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在村庄环境的持续改善和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下,许多外出务工群众纷纷回乡发展。20_年,火烧店镇外出务工者蒋凌回家探亲时看到家乡的变化后,放弃了房地产公司高管的职位,回到家乡创办了特色民宿云溪·阿凌客栈。前沿的民宿理念,乘着县上发展旅游的高速列车,“阿凌客栈”很快就火了,近两年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被陕西省旅游局评为“陕西省十大精品民宿”。县上适时出台6大类50余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成立“留坝务工创业者协会”, 大力表彰投身家乡建设的“留坝英才”“创业明星”,服务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进一步激发了返乡群众的就业创业热情。仅20_年就吸引1255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在乡村美起来的同时,生态也带来了效益,实现了村容村貌改善与经济发展携手并进,昔日的空心村又有了年轻人和希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马牧池乡位于沂南县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92.6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24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3.4万人。313省道、高界公路、生态大道、常裕路、石常路穿境而过,即将建设的沂蒙高速和董梁高速再次交汇,乡域交通便利。北大山、吉泰山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王家河、双泉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马牧池乡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等称号,是临沂市旅游特色乡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马牧池乡按照“管理民主、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农民幸福美好家园,先后创建中国最美乡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村1个,省级特色旅游村2个、省级“乡村连片治理”示范区1个,市级生态文明乡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个,省级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21.73%。全乡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二、多元化治理,成效提升明显。
(一)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干群共建氛围。
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也应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只有把政府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和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意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体作用,才能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马牧池乡充分把握这一“法宝”,充分利用村级广播站、巡回宣传车、墙体文化彩绘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同时结合党员主题日活动,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让党员干部以身示范,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彻底消除“干部干,群众看”的不良现象,形成干群共建格局,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马牧池乡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融合发展,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高效农业,严控工业项目发展,按照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精品原则,坚持科学规划,一村一策思路,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美丽乡村。先后聘请了聘请上海相伴文旅规划研究公司编制了《沂南县党性教育基地片区规划》、聘请了临沂天人规划设计公司编制了《马牧池乡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规划》、聘请沂南县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马牧池乡一事一议“连片治理”片区规划》和拔麻村和马牧池北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等,明确了马牧池乡美丽乡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全乡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点线面结合,统筹推进。
近年来,马牧池乡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是20_年常山庄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以此开启了常山庄红色历史文化带美丽乡村建设的大门;二是20_年实施了省级一事一议“连片治理”项目,项目涉及9个村庄,覆盖村庄面积约26.2平方公里,项目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村庄环境面貌,提高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带动了周围15个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三是自20_年、20_年连续两年开展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选取了以村庄基础薄弱、房屋布局错落有致为代表的拔麻村和以村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房屋规划合理为代表的马牧池北村,通过项目的设施有效的改善了村庄生活居住环境,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可学习、可复制的模板。四是20_年马牧池乡积极依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契机,结合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确定了以常山庄党性教育基地片区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核心区域,全力打造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美丽村庄。
(四)统筹资源,形成合力。
马牧池乡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近年来,马牧池乡有效整合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特色村、美丽宜居村庄、传统古村落保护、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一事一议”项目、农村道路“户户通”、农村厕所改造、汪塘治理等项目资金9500余万元,募集社会捐赠资金15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2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实现了各类项目聚合的“化学反应”,绽放了美丽的乡村记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保障,以垃圾、厕所、风貌“三大革命”为抓手,扎实推进清洁整洁、住房改善、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高点定位抓谋划。
坚持城乡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统筹,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对接污染防治和精准脱贫攻坚战,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目标定位。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坚持把规划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道工序,实行“先规划、后建设”。制定出台了《XX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_—20_年)》,以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目标和年度任务。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筹推进村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基层精心编制实施村规划。xx镇、XX镇镇域规划设计全面铺开,XX村、XX村、XX村等15个村的村庄规划进入实质性进展阶段。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综合考虑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等要素,科学确定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全域旅游,以人为本、留住乡愁的思路,突出XX核心景区环山一线优美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深挖历史古韵,传承乡土文脉。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坚持以点带面、先点后面、点线结合,全面推进、整体提升。
三是坚持质量标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规范标准。根据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村组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村垃圾治理、乡村清洁等乡规民约。制定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技术指南》等技术标准或指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全面推进抓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快补齐短板,全面推进整治工作。
一是强力推进“垃圾革命”。20_年XX区以创建清洁村庄全域覆盖为目标,集中精力对全区所有镇(街道)、村(社区、管理处)全域开展清洁整治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全区累计清理村庄垃圾乱放xx余处,清理卫生死角xx余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xx余吨。同时,持续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清运、填埋的无害化处理。组建立了xx人的农村垃圾清扫保洁队伍 ,并将村庄保洁、公厕维护、设施维修等纳入管护范围,切实提高保洁能力。今年,我区 xx村、xx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环境整治样板创建村。
二是稳步推进“厕所革命”。结合区情实际,按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组织人员逐村逐户摸排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XX区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科学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按照“一户一策”原则,采取差异化补助的方式,稳步推进户厕改造提升。推动行政村村部、规模较大规划发展村庄、有乡村旅游发展等实际需求的村庄配建公共厕所。近年来已完成卫生厕所修建x个,其中先后投入x万元,建成旅游公厕x个。20_年全区完成 x户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新)建任务,超过省定x户任务的x%。
三是统筹推进“风貌革命”。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培育乡风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开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村庄清洁行动。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开展区级“美丽庭院”创评,加强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突出“雨母一日游”沿线、重点村组的房屋、公路改造、“穿衣戴帽”工程建设。今年以来,全区清理危旧房屋x余宗,改造农村公路x余公里,完成房屋穿衣戴帽工程x余栋,有效提升了乡村颜值。重点打造x村、xx村2个村为模板的清洁村庄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区乡村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我区XX镇已申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镇,XX镇新竹村通过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验收。
多措并举抓成效。
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看成效。近年来,XX区以争先创优为目标,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一是健全制度保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高规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压实“三级书记”责任,全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既挂帅又出征,靠前指挥、亲自部署,做到真抓真管、心中有数。区党政领导坚持每月一调度、每月一巡查。制定下发了《XX区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评奖惩细则》等6个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年度绩效考核项目,层层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督察结果将各项支持政策直接挂钩。
二是强化资金支持。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讲究效益,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支持。建立了财政投入为主、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为辅、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村民投劳配合的资金投入体系。创新建设资金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20xx年,我区已投资xx余万元,用以改善基础设施,改善饮水安全,确保路通、沟通、灯亮,绿化、美化、净化。
三是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充分调动群众自觉维护生活环境、自主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深入开展文明户、卫生户、清洁户等评选活动,及时开展检查评比,有效约束群众生活行为,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