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又称盂兰盆节的中元节。节日到来之际,千家万户都要准备好祭品,祭祀逝去的先祖,安抚各方无主孤魂。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中元节是哪天,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元节是哪天
20_年七月半是几月几号:20_年09月02日,星期三,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宗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宗教的说法。宗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宗教中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宗教的唐代,宗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是哪天
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
中元节是哪天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的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中元节的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哪些国家也过中元节
日本
盂兰盆节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日本民众会用黄瓜和茄子插上筷子或牙签,意为“黄瓜马”、“茄子牛”,黄瓜马让阴魂快快回,茄子牛让阴魂慢慢去。盂兰盆节在日本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日本人称之为“盆休”,人们会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类似于中国的清明。
朝鲜
朝鲜的“中元节”被称为“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传统节日,发源于中国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的特色。朝鲜的中元节保留了较多秋季农民庆丰收的意思,而祭祖、祀亡魂等仪式次之。
新加坡
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他们也和新加坡地区一样通过“歌台”的形式以娱乐鬼魂。此外在槟城有尊北马最大纸扎大士爷,每年中元节期间,就有很多游客涌入大山脚市区的埠众盂兰胜会大士爷殿,进行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