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儿 > 专业文库 > 3号文库 > 正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四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现状:汉语词语现状:刘聪、东晓演唱歌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以及民族宗教部门长期以来对我镇民族工作的关心,并在项目资金安排、工作指导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中课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中课镇地处西盟新县城北面的库杏河流域两岸,东与澜沧县的竹塘、雪林、木嘎乡三个乡相接,南与勐梭镇相连,西与勐卡镇相连,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93公里,国土总面积313.3平方公里。全镇辖有中课村、班箐村、窝笼村、嘎娄村、永不落村等5个村民委员会共50个村民小组,共有3748户11195人,其中农业户数3439户10596人,占总人口的94.65%。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课镇牢牢抓住西盟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为重点,把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脱贫致富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我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属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镇党政办,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布局,从中课镇地处边境山区,社会贫穷、落后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在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事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三个方面实现新跨越。制定了《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建设格局。

  (三)结合实际,统筹发展。围绕我县提出的“重点实施五大示范、统筹推进三大工程、积极探索两大创新、着力实现三大跨越”的思路,及时协调、加快推进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项目建设,以“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协调推进、抓好落实,抓重点、抓亮点、抓试点”的要求,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扬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努力,打造好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这一品牌,为全县示范创建工作作出表率。

  (四)围绕主题,狠抓落实。紧紧抓住我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机遇,把项目作为促发展、促民生、促和谐的一件大事来抓好。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重大意义、政策措施、进展成效的宣传,加强对中课示范镇建设新举措、好经验、好典型的宣传,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方式,使示范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为示范建设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示范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每项责任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县扶持资金,优先向我镇示范建设项目倾斜,与美丽村寨建设项目相结合,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资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建设效益,确保我镇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组织有序,高效推进。一是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开展创建工作,在项目规划时严格定位重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0_年底,完成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585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县级整合及群众自筹2067.3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共扶持甘蔗种植4500亩、茨竹种植500亩,市级资金100万元共砂仁种植833亩,核桃种植1400亩,实施8公里砂石路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20_年投资200万元实施嘎娄村二组和永不落村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三是继续巩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断加大对永不落村六组、窝笼村六组的项目管理和建设投入,继续打造成为我镇示范典型。窝笼村六组20_年被上级评为“民族特色村寨”。

  三、取得的成效

  中课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平台,打造了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中课镇积极推进示范创建项目,打造了体现特色发展及民族关系和谐的示范创建工程典型。

  (一)民族经济稳步发展。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经济落后的实际,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培植优势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_年末,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96万元,同比增长11.4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3.62万元,增长14.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8万元,增长11.6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农田面积26059亩,同比增长0.32%,实现粮食总产量637.04万公斤,同比增长0.47%;橡胶面积12961亩,产量184.41吨,产值151.22万元;核桃面积13474亩,产量6.68吨;甘蔗面积10376亩,榨季产量37481.45吨,产值1630.44万元;生态茶园面积1932亩,茶叶产量152.69吨,产值213.77万元;茨竹面积3079亩;咖啡面积887亩。

  (二)民族文化繁荣进步。认真做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一是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目前共有文化活动室47个、农家书屋5个。全镇50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广电网络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活动难、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等问题。二是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镇目前共有农村民族文化宣传队6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人。创作了《头箍女人》、《中课印象》、《中课随想》等优秀佤族原生态音乐舞剧,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演出任务,为我镇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126万元完成拉勐纪念碑建设,有效推进班箐村二组民族特色旅游点创建工作。

  (三)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工作,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_年,共发放各种救助救济金16.6万元、城乡低保金47556人次5134.26万元、“五保金”23人次4.28万元、养老保险金8932人次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均达99.84%。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完成2508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实现154户530人脱贫出列,完成了一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我镇林地面积368379亩,森林覆盖率69.59%。围绕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牢牢把握“在保护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总体思路,在加快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同时,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20_年,共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299.4亩、专项规划造林596.8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0亩,完成沼气池456口,发放节柴灶150台,兑现各项林业惠民资金134.36万元;同步推进乡村亮化、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_年中课镇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中课镇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路线,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长远大事来抓。目前,中课镇党政机关共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40人,占全镇干部职工总数的78%;少数民族科级干部8人,占全镇科级干部总数的67%;少数民族公务员18人,占全镇公务员总数的72%;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相适应,达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

  (六)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中课镇在县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弘扬阿佤民族“拉勐”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了“忠诚、团结、奋进、和谐”的新“拉勐”精神,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在全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20_年,我镇共开展各类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宣传8次,1700人次参加。在全社会弘扬“维护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良好风尚,为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我镇在推进示范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作用不明显;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备受关注;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四是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落地难的瓶颈尚未有效破解。由于我镇财政困难,示范镇建设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加之县级部门资金用途及下达项目时间不统一,整合资金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完善中课示范镇建设措施和工作机制,立足于用实际行动,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一是紧紧围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性作用,全面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全镇力量参与示范建设,同时,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收集整理并积极开展宣传;三是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嘎娄村二组、永不落村一组两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为全镇做出示范;四是进一步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坚持把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示范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突出产业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支撑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增强示范镇建设发展后劲,为中课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2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

  《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

  党对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什么,督查工作的方向就是什么;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什么,督查工作的内容就是什么。贯彻落实《意见》,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推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推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意见》深入把握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针对当前民族工作特别是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工作措施不够精准、政策把握出现偏差等,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创建工作的具体措施。任务已经明确,措施已经出台,剩下的就是从严从实督促指导。

  贯彻落实《意见》,要将监督检查工作明确指向到文件要求的各项具体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强化“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体制机制、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载体方式;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等具体工作。通过认真细致的督查,深入总结创建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发现困难和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建议,持之以恒抓督查、坚决彻底抓落实,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意见》牢牢把握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基本原则,遵循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不断完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意见》,要把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作为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规范、综合运用调研、暗访、群众座谈、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准确把握创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加强创建工作的具体措施,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测评验收办法,推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格局。

第3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海南州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作为统揽全局、引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总抓手,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创新推动、载体承带,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工作有声有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本文针对当前海南州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创建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_.04.006

  青海省委、省政府从青海省情出发,提出“三区”战略,制定出台《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这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是现阶段加快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神,结合海南州实际,海南州充分发挥“一把手”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积极有为、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创建活动。

  一、当前创建活动现状分析

  1.教育引导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仍存在宣讲重点不突出、宣讲对象难集中、宣讲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有的乡(镇)、村(社)和个别机关单位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視,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零敲碎打的现象。

  2.社会矛盾纠纷千差万别,复杂程度多种多样。这些矛盾纠纷,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跨地区和部门,有的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依据,处理、协调难度较大,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表明维稳形势依然不容轻视,稳控压力仍然很大。

  3.区域特色仍不够鲜明。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盘点了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一些具体工作和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但对影响当前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活动的突出问题梳理得还不够清晰,重点工作把握还不够到位,推进措施还缺乏足够的力度,存在创建活动与中心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4.寺院管理干部队伍比较年轻,缺乏政策水平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与其工作任务和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中“难以融入、融入不深”的问题还较突出,寺院管理任务仍然艰巨。

  5.“三基”建设方面,宣传动员还不够广泛。由于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比较薄弱,基层组织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基本能力不够强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扭转,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对策

  海南州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下一步仍然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为抓手,把握重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握好党的新时期民族工作方针、政策

  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制定了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会议精神,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干部群众的首要任务,只有全面正确的掌握会议精神,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才能坚持和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我们要采取大小会议宣讲、集中讲座辅导、进村入户讲解、个人自学问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统一思想,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2.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支持和援助,大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海南州有水电、矿产、农牧业、旅游、太阳能等资源优势,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做好资源开放利用这篇大文章,要发挥好对口援南机制,深化与对口援南省市的协作与交流加快地区经经济发展。特别是要争取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化提档升级,使海南州城镇发展更具特色和活力。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推进海南州全方位开放,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

  3.整合资源,严格标准,协同发力,努力提高民生水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州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双语”教育,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少数民族特色技能型产业,完善并落实各族群众创业扶持政策。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4.深化合作,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干部群众和谐相处、融合发展

  促进各族群众有序流动,支持州内群众到内地就学、劳务输出、经商等形式走出去。培育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优化小区安置点、村组楼栋的人口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教育、文化等资源,科学布局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分流“择族而居”和“围寺而居”现状。支持各民族群众联合创业,依法保障各民族婚姻自由的权利,鼓励各族群众节庆互动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创建办要与文化、体育、妇联、共青团等成员单位加强协调,紧密合作,多开展一些各民族干部群众都能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各民族干部群众融合发展的自觉性。

  5.树立信心、培育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各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做到讲得清、道得明、听得进、全覆盖,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讲政治、明是非、守底线、遵法纪。

  支持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积极打造藏绣、石雕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鼓励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加大适合少数民族群众阅读的双语书籍出版力度。实施赛宗寺、石藏寺及宗日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抢救保护拉伊、则柔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

  6.健全法规,完善民约,提高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法律七进”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懂得法律面前民族成分无特殊、宗教信仰无特殊、职业身份无特殊,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有关民族宗教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藏传佛教寺院“三种管理模式”。

  7.推进创建活动法制化、制度化,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落实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效抓手

  按照州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的部署,以法制化、制度化推进创建工作纵深发展,在“五个巩固提升”和“五个深入推进”上下功夫见实效,着力落实10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八年创先进”的工作目标,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进一步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升到制度层面加以固化,形成推进创建工作的制度链条和长效机制。

  8.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不断切实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健全州县乡三级创建办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调查研究等运行机制,完善创建考核办法、验收细则、评选表彰等制度措施,保证创建工作力量不减、制度健全、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1]毛翠香.今年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呈现“六个新特点”[N].青海日报.20_-10-06(001)

  作者简介:

  雷霞(1988--)女,汉族,青海互助人,中共海南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第4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央领导人秉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多措并举,接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基本国情进行了准确把握,进一步明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

  一、深刻认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通过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综合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性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进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立足国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理论方针和各项工作制度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工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之后,如何使民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如何确保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这就迫切需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常规工作,时时刻刻都要抓紧抓好。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源自长期的历史实践,但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些工作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和实践要求。比如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更强调如何建立政治上平等的民族关系。改革开放之后,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经济上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成为关注的重点,并且出台了一大批差别化的政策。

  党的十八大之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目标。***总书记在20_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这次会议集中阐述了八大问题,特别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同时阐明民族工作不仅要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更要解决精神方面的问题,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强调要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从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创建主题、扩大参与范围、深化典型培养、加强宣传教育等角度,对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作了进一步明确。20_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民族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进一步指明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二、认真总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践经验

  近日,《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_)》发布。这期蓝皮书的主题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聚焦八个民族省区和一些地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梳理和分析各地开展相关工作的思路与举措,总结当地结合实际开展创建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与当地特殊问题,提出进一步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推动,各地区党委、政府尤其是民族地区党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甚至全局性工作来对待,不仅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而且鼓励基层政府、社区和单位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行实践创新。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区、示范区和大批模范单位、先进个人。我们结合民族八省区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些地区的典型经验和实践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建立的一个省级自治区,对我国建立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载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高位推动,健全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谋划。(2)舆论引导,常态宣教,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3)文化引领,创新载体,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改善民生,统筹推进,让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5)选树典型,表彰先进,提升创建活动影响力。(6)相互尊重,以心换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7)以点带面,广泛参与。如呼伦贝尔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拓展为“十进”(增加了进边防、进景区、进园区、进家庭),效果显著。内蒙古自治区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最高目标,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长期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是全国各省区中最少的,但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却是最高的。西藏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牢牢把握发展、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工作重心,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认真推进西藏特色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并形成了“六抓”特色(1)抓机制,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基础。(2)抓法治,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政治基础。(3)抓教育,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思想基础。(4)抓载体,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活动基础。(5)抓发展,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经济基础。(6)抓稳定,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指导下,西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长期以来,各民族密切的交往交流,使青海省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根深蒂固,民族关系比较融洽和睦。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围绕“两个共同”主题开展具有青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全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形成了八个方面的实践经验(1)深化宣传教育引导,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2)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青海路径。(3)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建立符合藏族聚居区实际的现代治理体系。(4)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先进区创建的物质基础。(5)深化“八进”活动,激发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力。(6)加强“三基”建设,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石。(7)聚焦民生与脱贫,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8)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二是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三是坚持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四是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五是坚持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六是坚持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之中。宁夏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的经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与时俱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使宁夏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持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为目标,建立了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建言献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五个三”思路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法律基础、物质经济基础、文化基础三大基础;构筑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组织防线三道防线;建设从事民族工作高素质的民族工作专业队伍、支持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知名人士队伍、支撑民族工作决策的专家顾问队伍三支队伍;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工作、基层群众工作、争先创优工作三项工作;建立完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民族团结进步激励机制、民族关系正确协调机制三个机制。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民族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确立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工作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了贵州创建工作的实践特色一是以***新时代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指导创建工作;二是围绕加快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创建活动;三是以政策引领和规划指导推动创建活动提质扩面增效;四是努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助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贵州省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决战脱贫攻坚、改革开放创新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工作均大踏步前进。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长期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总要求,持续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云南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调民族关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形式多样,各地区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十分丰富一是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二是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三是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增强发展动力,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抓手、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五是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六是建立健全维护民族团结长效机制,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生命线;七是坚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之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是云南长期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防巩固良好局面的重要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大和邻国最多的省区,漫长的边境线与8个邻国相连;也是多民族长期混居、多元文化特色十分鲜明的区域。新疆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区域。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一直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工作。20_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配合这一总目标,新疆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20_年以来大力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112万名干部职工与169万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参与走访群众的干部职工累计3200多万次,走访各族群众5200多万次。各级干部职工与各族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友情,各族人民群众也加深了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加深了干群间的交流和互信程度;各族群众的家庭发展能力和发展条件有所改善,参与公共事务、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有所增强。民族团结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起到了巩固反恐维稳斗争重大阶段性成果、加强基层党建和政权建设的积极作用,为新疆呈现出大局稳定、形势可控、趋势向好态势,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切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保障作用。

  地市级与县乡社区村落等各级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尽管各地基础条件不同,工作重点内容和方式方法各有千秋,但从总体上看都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认可与广泛参与,也取得了相对积极的效果。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深厚,社会基础牢固,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定位很高,创建工作扎实得力。20_年9月,大理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大理样板”。广西沿边各地区在兴边富民行动中,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延伸到陆海疆一线的行政村,同时在全区59个民族乡、597个行政村(居委会)建立了20_多个“国旗工程”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在校园、教室设置宣传橱窗和民族团结创建园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知识我知道、民族团结我参与”课前朗诵、“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好词好句诵读”主题班会活动,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意识。宁夏吴忠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将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军营、宗教场所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青海班玛县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力度,在藏族聚居区农牧民群众中突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寺庙,形成了县域治理的“班玛经验”。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等等,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模式。

  三、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各地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践证明,党委、政府重视是前提,把创建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甚至全局工作来谋划是基本思路,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是实践载体。创建工作不仅密切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改善了民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创建工作对实现当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有的地方对创建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有的地方认为创建工作是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责,参与范围不够广泛,协同配合没有形成合力;有的地方认为创建工作就是做好宣传教育,“一张展板打天下”,创建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创建工作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从工作部署看,有些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工作机制、测评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中出现了重“团结”、轻“进步”的偏差,将进步看作一个口号,没有把民族团结进步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地区的发展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建工作的实效。

  针对上述问题,对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创建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总书记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把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将创建活动的重点既落脚到改善民族关系上,又植根于地区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持久动力。

  高度重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前提。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首先必须在意识层面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这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所要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重要内容是处理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间的关系。

  扎实推进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实践的创新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必要的,但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绝不是单兵突进的教育工作,还必须根据国家对民族工作的宏观定位,在促进民族工作的实践创新上下功夫。中国不仅在处理复杂多样的“民族问题”实践方面卓有成效,而且形成了正确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理论自觉。政策背后都有理论支撑,理论视角的转变必然带来民族政策的新认识和新调整。实践的发展已经对调整民族政策提出了迫切要求。如何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提升民族理论的水平,如何稳妥地推进民族政策的动态调整,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演讲

  房屋租赁合同打印范本

  高三陈述报告

  户外亲子活动方案

  重症监护室出科小结(臻选15篇)

  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范文(臻选3篇)

相关文章

文学范儿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