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儿 > 专业文库 > 3号文库 > 正文

单元教学设计十三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单元教学设计十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单元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轴对称图形

  【研究任务名称】1、轴对称图形与我们的生活。2、认识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3、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设计图案。

  【情境】

  伴随京剧唱腔,出示京剧脸谱的精美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哪个脸谱在图案设计上与众不同?为什么?教师就此引出课题:对称和不对称都能让人产生美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对称有关的图形:轴对称图形。

  【任务与预期目标】

  一、任务

  1、1、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特征?

  2. 2、你发现了哪些轴对称图形?你是在哪里发现的?

  3. 3、在你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发现?

  4、你能动手做一些轴对称图形出来吗?

  二、预期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经历对信息进行采集、筛选、整理和利用的锻炼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活动和过程】

  活动一、 图片引入

  伴随京剧唱腔,出示京剧脸谱的精美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哪个脸谱在图案设计上与众不同?为什么?

  教师就此引出课题:对称和不对称都能让人产生美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对称有关的图形:轴对称图形。

  活动二、动手游戏:

  1、剪图形:等腰三角形、长方形、任意梯形等。

  (1)观察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图形,激发学生想做的兴趣。

  (2)学生自己剪关于对称的简单图形。

  (3)学生作品展示。

  (4)讨论:制作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发现特征、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3、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电脑演示:各种优美的轴对称图形。学生举例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说对称轴有几条。

  活动三:

  1、 判断数字0-9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2、 小组讨论:

  1、小组合作研究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课前准备好带有方格的研究纸)

  2、学生汇报发现的轴对称。

  3、动手制作:完成轴对称图形的设计制作

  4、讨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如果分别在圆中画出一个或两个小圆,那么,这三个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活动四:运用提高,发展思维。

  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轴对称的事件:

  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建筑设计中的轴对称;对称美和自然美……

  即兴创作:利用电脑上的画图功能在画板上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

  作品展览

  【资源列表】

  1、教材;多媒体教室;

  2、网络,图片;

  3、剪刀等手工工具;

  4、调查搜集的资料

  【评价】

  了解检测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鼓励学生自主与合作,利用阶段性汇报会来鼓励和监控学生学习进展状况。

  利用网络进行创作、上传、评价,体现教学的异步与目标的多元化。

  学生在论坛上讨论问题。

  【结论】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现实生活中,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查找资料调查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篇2】单元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指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板书设计】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

  课后反思

  1、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2、借助图片理解文字,借助文字想象画面。

  3、为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编写小故事。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教学反思:

  清平乐 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板书: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 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反思

  教学《村居》一诗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突然,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他却答不上来。于是,我引导他联系旧知,问:“这句诗和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咏柳》。”我不失时机地说:“《咏柳》写出了柳树之绿,这句诗写出了柳树的什么?”“柳树醉了。”“柳树为什么会醉呢?”“因为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里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吗?”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潜能被激发了,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语,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及时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将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篇3】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puXuewaNG.com』

  ①参差(cēn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

  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幽”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山”,里面是两个“幺”。

  “案”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安”,下面是“木”。

  “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词是“薄饼”,“簿”组词是练习簿。

  “糊”:左右结构,与“米”有关,形容非常黏稠、混沌不清的状态。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查词典或工具书理解“参差”的意思:是指不齐;早晚相差。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妩媚”的意思是:姿态美好可爱。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愁怨”的意思是:忧愁怨恨。

  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点缀”的近义词有:装点、装饰、装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形状、颜色等描写了丁香花。(主体是写丁香花的外形)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以及由丁香结谈感受。(主体是写丁香花的感悟)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形态、香味以及颜色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接着从诗句入手,由微雨引发丁香“结”,从而感悟生命总有“结”,需要有豁达的胸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总结,老师概括:

  一、赏花二、悟花

   3.导入新课。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接下来请走进“赏花”感受一下花的美,体会一下丁香花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赏花”,发挥想象,体会花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喜欢哪个字,或者词语呢?

  ②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交流学生的想象和感受。

  生:“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

  生:“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的活泼可爱,也说明了丁香花的小,不大引人注意,总而言之,是充满活力的!

  生:“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人看了以后感到一种振奋!

  老师相机出示语句。『puxuewang.com』

  (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生: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在这仙境中,怎能不让人展开神奇般的想象呢?想到了嫦娥与玉兔,想到了蓬莱岛……

  生:说丁香花的香啊,真的很神奇!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单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更别具一格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

  (5)出示句子: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感情朗读,在读中想象画面,感受丁香花的独特韵味。

  ②“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你是如何理解的?

  (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谈一谈。

  生:表面写出来丁香花的多,实际上在讴歌丁香花的生命力很旺盛,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花,让人越看越精神振奋!

  生: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丁香花,因为花儿给了她灵感,给了她创作的激情和希望,所有作者在丁香花中构思自己的文学梦。

   2.总结课文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呢?

  梳理关键词:形态颜色香味感受

  三、理解“悟花”,发挥想象,感悟主题内涵。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1)发挥想象,找出原因。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地写出丁香花的花苞之样子,自然过渡到写“丁香结”,与上下文浑然一体。

  2.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

  (1)学生阅读古诗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2)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生:作者先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接下来通过一幅画面告诉人们答案:“丁香空结雨中愁”!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怨愁与理不断的思绪吗?

  (3)明白作者将丁香花与细雨迷蒙连在一起写的妙处。

  通过写丁香花,通过写细雨迷蒙的画面,说明丁香花有许许多多的愁怨,许许多多理不清的忧愁。作者仅仅在写丁香花吗?

  不,是借花抒情,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怨,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忧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作者不仅仅借花抒情,而且借花喻理,在丁香花里,作者又有什么生活感悟呢?请找出来读一读。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自由朗读,轻声说一说你的理解。

  (2)交流:阅读这一段话,你获得了哪些生活感悟呢?

  生:人生就在愁怨中,不要因为愁,忘却了生活的味道,可以这样说:没有了愁怨,生活本身就不完美!

  生:人生中离不开怨愁,但不能一味地怨愁,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快乐,就会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才能打开人生中的心结呢?就是要有豁达胸怀!

  生:我觉得人生中的愁怨固然有,但这只是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只要我们有梦想,一切小小的结终将会打开的,因此不要忧愁!

  4.出示古诗句,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出示丁香结的图片,阅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想象中感悟出丁香花儿的美,感悟出丁香花儿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要引导学生抓住字词、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感悟。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中的古诗句,想象画面与意境,初步理解丁香结的含义,接着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深入理解,畅谈自己的体会,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样会让学生懂得“借物喻理”的写法,而且明白其道理。

【篇4】单元教学设计

       日常教学中,教学设计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统领骨架,是落实教学理念的基础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在实施新教学思想、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这次通过网络培训学习了教学设计参考模板的设计理念是我获益匪浅,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固之根本、以学定教。

  课前要充分要了解学生起点和特点,再根据实际进行教学实际。这一课希望我的学生学到哪里,学生现在懂在哪里,怎么样学习,是否到达了目标,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那些呢?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学习能力。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常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实践及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上的需求。

  三、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反而要认真研究,切实落实。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加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知识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加强教师、学生的互动,多研读教材,多调查研究,备课时抓住学生的本质,了解教材间的联系,努力使教学设计有情趣,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篇5】单元教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

  重点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重难点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

  重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那个星期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_),中国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急遽(jù) 惆怅(chóu chà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惆、怅、偎”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第三部分(7):写“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溃大哭,母亲安慰“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一)读课文中有关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描写天气和“我”的动作,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时光不好挨”的?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通过描写“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写“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这里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思考: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二)读课文中有关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通过细致地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急切地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三)读课文中有关黄昏“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思考: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无比悲伤、绝望。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的悲伤无以言表。“闭上眼睛”“荒凉”表明内心的绝望、无奈。)

  (四)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人物心情: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伤心—彻底失望

  光线: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三、再读课文,思考感悟。

  1.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2.交流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都运用了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匆匆》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所描写的人、事、物中,在叙述中表现“我”不断变化的情感。

  2.学习本文写法,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彻底失望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学设计

  1.教学时注重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心情。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谈感受,唤起学生的感知体验。

  2.教学中,对比《匆匆》,就两课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展开讨论,明确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

【篇6】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3:丁香图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课件出示4】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6】

  出示字词: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模糊 

  指名读。『puxuewang.com』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8】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9】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话导入新课: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课件出示1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课件出示1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课件出示1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课件出示14】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

  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板书: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5】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6】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课件出示17】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8】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课件出示19】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

  师呈现:【课件出示20】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板书: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

  2.揭示主题。『pUxuewang.com』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3.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丁香结

  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人生才充满乐趣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篇7】单元教学设计

  1、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这里的单元是一个教学主题,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

  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元就是“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2、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前,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因此,“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化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多个侧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难以分割地融合于一体的。

  但是,就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又有一个更需要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种将三维目标不加分析机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课上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单位不应当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单元。

【篇8】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3:丁香图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课件出示4】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6】出示字词:

  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模糊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8】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9】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话导入新课: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课件出示1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课件出示1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课件出示1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课件出示14】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板书: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5】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6】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课件出示17】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8】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课件出示19】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交流。

  师呈现:【课件出示20】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学生发言。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板书: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

  2.揭示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3.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丁香结

  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人生才充满乐趣

【篇9】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篇10】单元教学设计

  一、巧聚智慧集体备好课,做到整体与个体结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聚大家智慧进行集体备课,更能备出完整实用的课。首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对每个单元主题内容、每一篇章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课外文章都进行整合研究,结合单元前面的“导读”内容,确定这一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学情等,进行整合连贯,把握主攻方向,然后设计出单元整体教学教案。如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多彩的民族”,除了课本列举的课文外,还可以整合《泼水节》《眼镜蛇王的传说》。其次,根据一个单元目标教学,结合学生听说读写练习设计“单元学案”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然后,着眼于各班实际情况,以体现从扶到放,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以知识为起点到以能力为终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能动性,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实事求是地充分利用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必要的调整。这样,集体备课既体现整体性,又有个性差异;既有明确的目标性,又有个性难点突破性;既体现教师整体智慧,又发挥教师队伍团结协作的功能,有利于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依大纲要求,做到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统

  课堂教学目标应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抓住了课程标准,自然纲举目张;课堂教学目标体现在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并能运用知识的能力。尽管教材只是个例子,但我们还是要抓住课本以及课外知识。每个单元前的导读,则是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目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以及单元里的百花园训练内容,是更细更实的学习目标,是实施重点学习目标的扩充和延伸。这些既定的目标,为单元整体目标教学提供了量化依据,我们据此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坚持依大纲要求,紧扣课文中具体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度,既是在大纲统帅下的目标,又是符合课本要求的目标,把“教与学”落到实处,通过一个个单元的目标教学,收到一个个单元教学目标应有的效果,并一步步达到大纲规定的总体目标的要求,实现目标统一。

  三、优化课堂教学,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

  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乏味。单元整体教学要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体现语文教学的能动性、阶段性、层次性、方向性和创造性,很难想象用那种单一不变的课型模式完成单元整体目标教学的任务。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根据目标统筹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等方面,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走向教材,内化教材,运用教材,在有限的时间里起到内化、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连贯知识结构,做到提高动脑能力和自学能力

  单元教学要从整体上考虑教学设计,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照顾教学环节的衔接,注重知识的连贯与概括,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从而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动脑能力和自学能力。如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名著之旅”。这一组反映中外优秀文化的课文,篇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凡卡》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孔明借箭》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战风车》选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诃德》;《童年乐趣》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本单元课文从文体上看都是小说,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反映社会现实,因此教学时在把握故事内容、情节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去感知人物的鲜活形象,体会人物性格、品质、特点,领悟小说反映的有关社会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书籍的鉴别、鉴赏能力。扩展学生阅读面,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外经典名著,从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这些名家和作品,吸取高品位的丰富的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然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试着分析经典名著,写写读后感。如有学生写道:“我比较喜欢阅读文学类书籍,像冰心、巴金、鲁迅等著名作家写的书。”单元整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连贯知识结构、巩固教学效果,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篇11】单元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今年基础教育网络培训教学设计模版,使我对教学设计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

推荐阅读:

  感恩主题班会教学课件7篇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攻坚实施方案范文(臻选3篇)

  小学线上教学情况汇报范文四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三篇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文学范儿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