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儿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正文

2024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传古溯源,创新启智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独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见影。文学范整理了20_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一起看看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_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新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供大家探讨:

  生命赞歌家国情怀审美鉴赏科学之趣

  文化传承英雄情结思辨创新自然之美

  请从中选择两个主题,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署名为“辛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

  本作文题属于真实情境多元任务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20_年全国卷作文题类似。命题意图为考查考生的价值观、理性思维和审美情趣。对思考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和思考这一任务体现了高考作文的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思想,本次作文为关系型命题,考生要阐释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关系”的成立与否,观点明确与否,思考深刻与否,都会影响到作文的质量。

  八个主题解读:

  1.生命赞歌,意在培养高中生赞美歌颂世间万物生命之美、尊重热爱生命、追求坚韧的良好品格。

  2.家国情怀,意在增强高中生忠爱孝悌的情感认知及修齐治平的使命意识,包含重视亲情、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思想。

  3.审美鉴赏,意在培养高中生对文章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审美鉴赏思想,丰富美感体验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更好地发现美、认识美并践行美。

  4.科学之趣,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的丰富与奇妙,培养观察世界、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实践习惯和逻辑思维,树立严谨辩证的世界观,激发高中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5.文化传承,意在引导高中生正确理解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的继承与发展。

  6.英雄情结,意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内涵,正确地看待、评判英雄,追寻、学习英雄伟大的精神品格,培养高中生的英勇气概,并更理性地思考、审视自身。

  7.思辨创新,意在引导高中生针对现象的辩证分析、判断、推理、总结等,提出有别于常规的见解,进而改进或创造出新的事物、方法、思维、路径等活动,是一种抽象思维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8.自然之美,意在引导高中生关注与体验大自然中日月山川、虫鱼鸟兽等的丰富与美丽,学习欣赏、尊重、思考美,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留意环境保护等严峻问题。

  【审题提示】

  (一)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20_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新课本“主题”“作品”等问题曾引发广泛讨论。讨论的核心是,设定什么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考生必须在这一客观真实情境下参与讨论,抛开此真实情境另找话题则属于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1)主题范围限制。考生只能从网友列出的八个主题中选择两个主题写作,不能多选也不能少选,所选两个主题要体现内在逻辑关系,要便于确定立意。

  (2)书信体式限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教材版本不限),考生的写作身份是“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写作对象是“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作内容是将所选择的主题结合所学过的课文,表达自己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考生本人署名为“辛昇”,要符合写作身份,要有对象意识,要有交流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考生务必以“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为写作方向,要符合立德树人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一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开放性

  1.主题选择的开放。对于材料所列的八个主题,考生可任选两个,两个主题词搭配可并列、可递进。如:

  (1)“自然之美”“科学之趣”搭配,去思考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呼唤人类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态度。

  (2)“家国情怀”“英雄情结”搭配,去分析“家国情怀”对于“英雄”的意义,通过课文的合理编排,加深学生对人类“英雄情结”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2.写作任务的开放。只要是学过的语文课文都可“结合”。

  3.表达方式的开放自由。记叙、议论、抒情均可,议论占优。

  【参考立意】

  1.切题立意:

  (1)生命赞歌和家国情怀最能养德树人。

  (2)倡家国情怀,谱生命赞歌。

  (3)传古溯源,创新启智。

  (4)赏自然之美,悟科学之趣。

  (5)家国情怀引领英雄情结。

  ……

  2.偏题立意:

  (1)生命有限,价值无限。(泛化材料主旨,忽略任务)

  (2)珍惜生命。(题目要求选择两个主题)

  (3)科学与美学。(审读材料不严格,扩大外延,泛化概念)

  【佳作简评】

  传古溯源,创新启智

  (标题扣住作文材料拟设;形式对偶,简洁明了)

  尊敬的高中语文教材主编:

  您好!

  (书信称呼与问候语得当,格式准确。)

  听闻20_年秋季将采用新编语文教材,但编写中单元主题与作品选用仍未定案,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我认为,结合旧版课文与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选择“文化传承”与“思辨创新”不失为明智之举。传古以溯源,创新以启智,正是发挥教材熏陶性灵的目标的落脚之处。

  (单刀直入。为高中语文新教材推荐“文化传承”“思辨创新”两个单元主题,简述理由并提出教材目标在于“熏陶性灵”。寥寥数语,既落实了写作任务,又呼应了标题,文字功力非浅。)

  语文教材,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折射,是教育任务、家国期许的载体。优秀的语文教材,对高中生养成良好品格,具有深浸意远、影响悠长的作用。新时代立德树人,无论是对人才的内蕴还是实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中生厚植于悠远文化传统,启智实践于科技生产、文艺创造之巅,是语文教材的核心任务,应在其中鲜明表达。

  (第二段结合语文教材在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论述这两个单元主题对“高中生养成良好品格”的积极影响,为下文分层展开详细论述张本。)

  作为新教材,不变的核心任务之一仍应是延续文脉,丰富内蕴,陶冶性灵。旧时的语文教材,为我们高中学子带来了岳阳楼之壮美、小石潭之清冽乃至天姥山之瑰奇。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国之史乃是国家存在之生命,新教材也应延续这一风格,让新的高中学生得以在文史的长河中溯源,在鲜活的文脉上与中华文化一同呼吸。承古之文化精髓,以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以优秀教材延伸华夏之文脉,云胡不喜?

  (第三段列举旧教材中的课文,论述了“文化传承”单元延续华夏文脉、熏陶学生性灵的作用。)

  响应新时代的立德树人要求,还应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其培育学生品格的突出作用,作为培育学生创新理念的一大助力。在旧版教材中,詹天佑设计“人”字形铁路的大胆创新,庄子与其友临溪观鱼之思辨,都使我对思辨创新深深着迷。相应的,新设“思辨创新”单元,在课堂讲解、师生互动与优化练习中为高中学子培养思辨之德、创新之智,正是对立德树人的新诠释。当今的中国,是玉兔踏月,是天宫辉熠,是长桥卧波,更是登巉岩、小天下之国际新极。屠呦呦名传海外,林鸣提振国家自信,外交部言辞犀利思维敏锐……值得选入的优秀文章事例太多,但都传递着培养思辨能力、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心愿。新教材欲立德树人,思辨创新不可或缺,这即是核心之二。

  (第四段以教材中的詹天佑、庄子为例,讲述“思辨创新”单元在学生“养思辨之德,启创新之智”方面的帮助,并结合时代特点,大胆进言,呼吁教材加入“思辨创新”的新内容。)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厚植文化传承,宣传思辨创新,培君子,育人才,是新教材不可抛弃的两大重要任务。翱翔于古代瑰丽文史传统,立足于思辨创新之巅,相信新教材于新时代立德树人,将会有突出效果!

  (第五段借“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道理,厘清“文化传承”“思辨创新”两个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

  “我们一手执着科技的利刃开辟世界,一手提着传承的药箱为自己疗伤”。正如中国智能研究院院长所言,传古与创新,于新时代语文教材是重要核心,对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无可替代。愿新的高中教材能领学子传古溯源,创新启智,成新时代亟需之栋材。

  (结尾引用中国智能研究院院长之言,表达了对新教材的期望和向往。)

  辛昇

  20_.12

  〖点评〗

  本文作者眼界阔远,笔力雄健。从传承到创新,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从人才培养到教材目标,立足时代,表达了青年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思考。从写信角度看,此文语气略显生硬。发展等级打在“丰富”和“深刻”上。拟评59分。

推荐阅读:

  高一议论文500字:缅怀历史,珍爱和平

  高考满分英语作文:The Power of Language

  高中应用文:序散文集《诚信人生》

  2024年高考作文万能简短人物素材

  2024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人情冷暖

  高二议论文 :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_1200字

相关文章

文学范儿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